目前我國生物產業的產值是多少?專家們的回答是:“很難見到準確的數據。”專家們建議,從“十二五”開始,國家亟須建立一套針對生物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統計體系。
很難見到準確的數據
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曹竹安告訴記者,2003年,他和參與制定《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的有關專家通過參考國內外大量材料進行估算,所得出的數據是:2003年我國生物產業的產值約為3500億元人民幣。
“現在很難見到準確數據,目前引用比較多的是8000億元人民幣,比3500億元翻番還多一點。” 曹竹安說。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李哲對記者表示,能說清楚目前產值的人不多,他也沒有看到非常準確的數據。
李哲舉例說,生物醫藥的統計渠道為高技術產業年鑒,統計指標是生物生化制品制造,“根據這個指標,2008年當年加總產值為770多億元,而在2009年天津生物技術大會上,有關部門公布生物醫藥達8600億元。兩者差10倍之多!”
*的數據也與上述數據迥異。在第四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上,*產業經濟部部長馮飛透露,目前我國生物產業產值為1.1萬億元,其中生物醫藥占8000多億元。
“目前我國的統計口徑遠遠不能反映生物產業的發展情況,甚至連其中的生物醫藥都反映不了。”李哲說。
統計難題
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教授、院長趙彥云對記者分析說:“統計部門必須按標準進行統計,而標準需要細致到一定程度。如何細化標準,這是一個問題。”
國家*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君告訴記者,在生物醫藥的統計中,就存在細化難的問題。
在對眾多的醫藥企業進行調研時,王君發現這些企業的藥品很難截然劃分為生物藥物還是化學藥,因為有些化學藥物的生產也使用到了生物技術,“也就是說,它們的生產方法是交叉的”。
曹竹安告訴記者,上對生物醫藥的統計主要是統計那些利用現代生物技術——例如細胞工程、基因工程等得到的醫藥產品,而傳統的醫藥產品例如*則不計入生物醫藥的范疇。
曹竹安也認為如何劃分生物藥物與非生物藥物存在困難。“比如傳統的抗生素,顯然不是屬于現代生物醫藥,但是抗生素經過半合成以后——有些在半合成技術里用到轉基因技術,這又算是生物技術的產品”。
“所以產值怎么計算,國家應該有一定的算法。” 曹竹安說。
國家*一位長期從事統計工作的統計師對記者表示,生物產業是新興的行業,針對它的分類、制度都沒有很完善地建立起來,要尋找一個算法還比較困難。
對此,趙彥云也持相似的看法。他認為理論上比較新潮的用語——例如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統計上是有難度的。
“因為統計需要設計標準,而這個標準必須規范,如果標準不規范,會大大降低統計數據質量。另一方面,如果標準制定不切合實際、邊界不清晰的話,在統計時也會走樣。” 趙彥云說。
建立新的統計體系
面對紛繁各異的數據,很多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希望有關部門能統計出一個的數據。
“從‘十二五’開始,國家亟須建立一套針對生物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統計體系。”曹竹安對記者表示,如果沿用此前的體系,很難得出準確的數據。
但是趙彥云并不贊同這種做法。“統計不像想象的那么簡單,不是想什么然后去制定標準,就能統計好。”
趙彥云分析說,隨著產業的發展,一些新產品、新內容、新內涵會相繼出現,“但是這些并不是和此前的產業截然分開的,而是建立在此前產業的基礎上”。他認為,實際上要做好這類新興產業的統計,需要在原有產業統計的基礎上做好更新和完善。
具體而言,面對新興產業,可以*行嘗試性的、研究性的估計。“就是在國家*的合作和幫助下,研究部門對這些產業進行基本的估計和判斷,但是不要急于建標準。”
趙彥云說,標準還要從源頭去考慮——必須是產品分類、行業標準,包括技術交易額的統計。當前*可以在現有的數據——例如國家幾次經濟普查數據上重新估計、研究。等研究成熟了,就可以把有關研究成果轉化為標準的制定。
“估計和推算并不是不行。”趙彥云分析說,統計數據能夠符合分析目標對精度的需要就算合格,并不要求每個數據都的準確,因為那樣成本就大。“有時候要求過高,實際上是脫離系統的使用目標”。
在上述國家*統計師看來,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建立一套新的統計體系“還是比較困難的”。
“現在*的分類用的是2002年的國家行業分類標準,2002年之后的一些行業也沒有涉及到,還沒有很完善的指標體系供它來使用,所以實際操作起來還有困難。”他告訴記者。
他告訴記者,實際上有關部門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并且進行了嘗試。“高技術產業年鑒是2008年才開始有的,就是國家*、*和*一塊兒合作起來進行研究,實際上這就是針對新興產業進行統計的一種想法”。
王君告訴記者,實際上國家*從2008年已經著手建立一個生物產業運行的監測系統。“主要通過選取銷售收入*50位的重點企業進行一個面上的普查,調查之后進行匯總,然后推算出一個數據”。
按照*的監測系統,目前生物醫藥的統計基本包括了整個醫藥,醫療器械制造業也算入其中;生物農業分為綠色農業生物制品——包括生物肥料、生物農藥、獸用疫苗等等,良種的培育和銷售。此外還有生物制造和生物能源的統計。
“現在方法也不是很成熟,我們現在著重于方法的完善,完善之后我們再作調整。” 王君對記者表示。(龍九尊)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