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齊一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公司動態>>關于地球CO2 濃度增加的研究
美國研究人員 2 日在《環境與健康展望》期刊線上版發表論文稱,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CO2)升高,會降低主要農作物的營養價值。如人為造成的 CO2 排放量繼續上升,到 2050 年,將有 1.5 億人面臨蛋白質缺乏風險。
超過四分之三的人主要從植物中獲取日常所需的大部分蛋白質。為了評估未來蛋白質缺乏的風險,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綜合分析了高濃度 CO2 環境中,農作物培育實驗數據和*人口飲食信息等數據。他們發現,在大氣 CO2 濃度升高情況下,水稻、小麥、大麥和馬鈴薯的蛋白質含量會分別下降 7.6%、7.8%、14.1% 和 6.4%。
數據分析顯示,如果 CO2 排放趨勢不變,到 2050 年,目前已經飽受蛋白質缺乏影響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人民將面臨更大挑戰,而以水稻和小麥為日常蛋白質來源的南亞國家也將面臨蛋白質缺乏風險,僅印度就將有 5300 萬人日常蛋白質攝入不足。
論文作者之一、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塞繆爾·邁爾斯表示,研究結果表明,各國在制定糧食安全政策時,有必要將 CO2 濃度增加對農作物營養成分的影響考慮在內,尤其是以水稻、小麥等易受影響作物為主食的國家。而更重要的是告誡人們,遏制人為 CO2 排放非常必要。
CO2 濃度升高不僅會造成上億人蛋白質攝入不足,還可能導致更多人貧血。2015 年,邁爾斯就曾發表研究報告稱,CO2 排放量增加可能導致大約 2 億人缺鋅。此外,他還在 8 月 2 日美國地球物理學會刊物《地球健康》(GeoHealth)上與合作伙伴發表另一篇論文指出,在大氣 CO2 濃度增加的情況下(達到 550ppm),小麥、水稻、大麥、豆類和玉米的鐵元素含量將降低 4%—10%,這會導致 3.54 億 5 歲以下的兒童和 10.6 億育齡婦女通過飲食攝取的鐵元素下降超過 3.8%,他們很有可能會貧血。
總編輯圈點
如果說,冰川融化尚不能引起你對氣候變暖的重視,那么,每一片面包和土豆泥中的蛋白質含量下降,是否能引起你的警惕?何況還有缺鋅、缺鐵、貧血的風險!自從特朗普叫囂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外媒上對氣候變化不屑一顧的文章若隱若現。科學數據會說話,請心懷僥幸的人,不要再想著如何唱反調了。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