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谷研實業有限公司>>技術文章>>星形膠質的培養
星形膠質的培養
星形膠質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發揮著多種作用,組成血腦脊液屏障,營養和支持神經元,與神經元突觸的發生有著密切。
1.材料
(1)材料來源:新生1周內大鼠的腦組織。
(2)手術器械:解剖剪、解剖鑷、眼科剪和*。
(3)培養瓶或培養皿:用O.01%PLL涂布底壁,備用。
(4)清洗液:HBSS。
(5)消化液:O.05%*。
(6)培養液:DMEM和F12(1:1,V/V)混合培養液,添加15%FBS、6g/L葡萄糖、10萬I U/L*和100mg/L,*。
2.方法
(1)取材:在無菌條件下,通過頸動脈放血處死動物,分離出大鼠大腦皮質。用預冷的HBSS沖洗3次后,在解剖顯微鏡下*剔除腦膜和表面血管。將皮質剪成1mm3左右的小塊。
(2)消化:剪碎后加入O.05%*,將組織塊放37℃水浴中振蕩消化30min。然后,加入培養液,終止消化,用吸管輕輕吹打,離心(1000r/min,10min)。
(3)細胞懸液制備:吸去上清液,加入新鮮培養液.然后用吸管輕輕吹打至組織塊消散。調整細胞濃度至O.5×106個/ml,將細胞接種于培養瓶中.培養:30min。翻轉培養瓶,吸出瓶中含未貼壁細胞的培養液,用100目濾器過濾,將濾液離心(1000r/min,10min)。
(4)培養細胞:吸去上清液,用培養液懸浮沉淀細胞,將細胞接種于培養瓶中,放培養箱中靜置培養。3d后換培養液,以后每隔2~3d換液1次。培養9~lOd。當細胞分層生長時,將培養瓶放入恒溫水浴振蕩器內,在37℃條件下螺旋水平振蕩15~18h。吸去懸液,剩余的貼壁細胞即為星形膠質細胞。然后,進行傳代培養。
3.結果觀察培養4h后,可見細胞長出細小突起。培養3~5d后,細胞數目增多,星形膠質細胞的比例逐漸增大。9~10d后,細胞長滿瓶壁,細胞分層生長,星形膠質細胞貼于底壁,少突膠質細胞位于星形膠質細胞層上面。經振蕩純化后,少突膠質細胞脫落,得到貼壁的星形膠質細胞。可用抗膠質原纖維性蛋白免疫細胞化學方法染色鑒定星形膠質細胞。
4.注意事項應注意振蕩時間,以保證星形膠質細胞與少突膠質細胞的分離。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