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江蘇晶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動態>>發現癌癥發生不同以往的起因
1979年科學家們首先發現并報道p53基因時將其定義為一個致癌基因,然而當10年后科學家們揭開P53基因腫瘤抑制因子的準確特性后,導致了P53研究的急劇升溫。
p53的研究經歷了多個時期,從zui初的六個研究團隊分別報道了在人類和小鼠細胞中發現了一個53kDa的蛋白,到1989年,P53研究發生逆轉,確定P53是一種腫瘤抑制基因,再到P53調控的多方面網絡功能,在許多細胞過程例如衰老、新陳代謝、自噬、血管發生及DNA修復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時至今日,科學家們越來越肯定p53與癌癥的不解之緣,據不*統計數據,50%以上的癌癥病人中P53基因發生了突變,因此P53也就成為了“眾矢之的”。但是p53并不是單獨行動的,雖然P53錯義突變也可以導致功能獲得性活性而影響腫瘤進展,但目前尚不清楚除了TP53丟失外,通常涉及許多基因的缺失事件是否影響了腫瘤的發生。
染色體大片段缺失是腫瘤發生的驅動
來自四川大學與美國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的劉玉研究員等人通過基因工程構建了小鼠染色體11B3條件性敲除的新型模式動物,其中小鼠染色體11B3與人類染色體17p13.1是同線性的。
相對于以往的研究集中在單個基因上,我們這項研究是針對在腫瘤普遍存在但卻缺乏功能性研究的染色體17p大片段缺失。以往認為TP53基因突變發生在染色體17p大片段缺失之前,而且不清楚為什么是染色體17p大片段缺失而不是其上的單個TP53的缺失。我們的工作在小鼠體內功能性鑒定了沒有TP53基因突變,染色體17p大片段缺失也可以成瘤。
而且,進一步發現了17p大片段缺失是由其上多個抑癌基因的協同驅動腫瘤形成。由此形成的新型的染色體17p大片段缺失的白血病比單個TP53丟失惡性程度更高”,劉玉研究員解釋道。
這項研究分別在淋巴瘤和白血病中證實了染色體17p缺失產生的腫瘤促進作用比TP53缺失產生的要強,所謂更強是指“形成腫瘤所需要的時間更短,形成的腫瘤惡性度更高”。
這也就是說,染色體17p刪除存在更多的意義,同一染色體片段上有多個協同作用的腫瘤抑制基因,而這些腫瘤抑制基因能夠抑制腫瘤的發生。比如這項研究就利用RNA干擾高通量文庫篩選等技術,“找到了新的抑癌基因ALOX15B”。
染色體(Chromosome )是細胞內具有遺傳性質的物體,人體共有46條,基因則位于染色體上。染色體的異常是腫瘤發生的標志之一,但它們在腫瘤發生發展中的具體作用目前還不清楚。在約1/3的人類腫瘤中,第17號染色體的長臂(染色體17p)都是缺失的,該長臂上含有多個腫瘤抑制基因。之前人們將染色體17p的缺失等同于腫瘤抑制基因TP53的丟失,其中腫瘤抑制基因TP53位于染色體17p上。
這項研究直接證明了染色體大片段缺失是腫瘤發生的驅動。同一染色體片段上有多個協同作用的腫瘤抑制基因,而這些腫瘤抑制基因能夠抑制腫瘤的發生。此外,這一研究還構建了新型的染色體異常腫瘤模型,為這類疾病的靶向治療提供了基礎,為解析染色體異常在人類重大疾病中的作用和相應的轉化研究提供了藍圖。
但是,劉玉研究員也強調道,單獨由TP53突變沒有17p缺失的腫瘤是存在的。我們的研究主要是發現17p缺失不僅僅是TP53的丟失,而是由幾個抑癌基因協同作用完成的。這和以前對TP53的研究沒有沖突,但是對17p缺失有新的認識。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