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線消毒器廠家河北智創興邦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轉載:
環保思想在中國可謂歷史悠久。許多人可能不知道,世界上zui早的“環保部”誕生于中國。世界上zui早的“環保治國”理念,則是戰國時期趙國思想家荀子提出的。
荀子在《荀子·王制》中說:“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
意思是,在草木開花結果的時候,不能砍伐山林,踐踏和破壞草木的生長。荀子將之稱為“圣王之制也”。
環保的思想經歷幾千年,在2015年達到一個新的高峰。
這一年,被稱為“*zui嚴”的新環保法開始施行。
從立法角度講,修訂后的環保法有了巨大的變化,法律條文從原來的47條增加到70條;從*角度看,2015年的環境*可謂鐵腕,山東臨沂對全市57家污染大戶緊急停產整頓。
2015年已經謝幕,然而,zui嚴環境*的序幕在這一年拉開,我們期待著環境*的效果日漸顯現出來,期待著“美麗中國”離我們越來越近。
約談地方“一把手”
生活在山東省臨沂市的人也許不會忘記,一根根高聳的煙囪曾經吞云吐霧,多吸幾口干凈空氣成為的享受。
改變從2015年1月1日開始。這一天,修訂后的環境保護法開始實施,這部新環保法被稱為“*zui嚴環保法”。
新環保法的*槍,在臨沂打響。
這是一場的鐵腕環境*風暴。環保部華東督查中心將臨沂作為*個督查地區,進行明察暗訪。
督查中心事后宣布,此次明察暗訪,針對的正是臨沂市的大氣污染治理情況和區域環境空氣狀況。
據臨沂一位官員稱,環保部督查組2015年1月中旬就開始入駐臨沂,直至2月6日才公開身份進廠。
與以往不同,此次*,督查中心的人帶上了*的記者,全程拍攝。“2月6日公開露面時,環保部的人就現場播放了視頻。”一位在現場見證督查過程的人士回憶。
在督查人員播放的視頻里,污染畫面觸目驚心。督查人員共調查了臨沂15家企業,發現13家存在未批先建、偷排漏排等環境違法行為。這些視頻隨后在央視節目中播出。
此時,臨沂市代市長張術平履新不到一周,甚至還未被正式免去山東省棗莊市委副書記、棗莊市長職務,就遭遇當頭一棒。
“一下子就被打懵了。”臨沂市政府一位官員說。
2015年2月25日下午,受環保部委托,華東環保督查中心對臨沂市主要*進行了約談,啟動了新環保法實施后華東區域內的首場環保約談。
張術平在約談中表態,保證不會再有第二次約談。
重壓之下,在約談后第5天,臨沂市突擊對全市57家污染大戶緊急停產整頓,成為全國*在約談后采取停產整頓的城市。
盡管環保部門“約談”的做法已持續了10年之久,但像現在這樣直接約談當地政府“一把手”,確實是新環保法實施后的一個重要變化。這已經表明,地方政府對環保問題責無旁貸,對地方政府啟動問責制已經成為下一步環保監管的重點內容。
臨沂的做法得到了市民的稱贊,受益于環境改善的市民贊嘆政府終于動真格。
“新環保法施行以來,給我zui大的感受是*力度很大,尤其是*的環保*力度,不僅僅是說一下,而是動真格的。”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中國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曹明德說,此外,環保部門的信息透明度也有所增加,對公眾關切的環保問題也有所回應。
首起環境公益訴訟
1975年12月,湖北省云夢縣城關睡虎地11號秦墓出土一批秦簡,其中一部分記錄了秦國的法律,后被整理為《秦律十八種》。“環保條款”就記錄在其中的《田律》上,這被看成是中國zui早的“環保法”。
“環保法”雖然歷史悠久,但“長出牙齒”的幾乎沒有,直到新環保法開始實施。新環保法被認為長出了一副“利齒”,因為根據新法規定,環境*機關獲得了行政強制執行權。
在曹明德看來,新法的亮點之一,便是賦予了行政*機關查封、扣押甚至移送*機關實施拘留的權力。
“查封、扣押、拘留,這三項權力往往是司法機關才具有的,這次賦予了行政*機關。”曹明德說,這就從*上給環保部門提供了法律武器。
環境公益訴訟主體資格的放開,則被認為是新環保法的另一大亮點。
環境公益訴訟zui大的特點在于,因污染企業造成的環境損害對于公民個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而言可能并不明顯,但對環境公共利益造成的損害卻是嚴重的,特別是大氣污染和水污染案件中環境公共利益損害問題,只能通過環境公益訴訟才能得到充分的法律救濟。
曹明德認為,發動公眾和社會公益組織,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來監督違法者,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
2015年3月24日,一張來自山東省德州市中級人民*的受理通知書,引起不小轟動。
德州晶華集團振華公司的兩個煙囪*超標排放污染物,造成大氣污染,嚴重影響了周圍居民生活。
由于*超標排污,振華有限公司被中華環保聯合會提起公益訴訟,索賠2820萬元。2015年3月24日,德州市中院決定受理此案。這是自新環保法正式實施以來,*起針對大氣污染行為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
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法律服務中心副主任兼督查訴訟部部長馬勇說:“這家企業多次受到地方環保部門處罰,環保部也對其公開點名批評,但是都沒有得到企業很好的整改回應。我們按照新環保法規定的‘按日計罰’條款,提出了一個懲罰性的訴求,即因拒不改正超標排放污染物行為造成的損失780萬元。”
中華環保聯合會在起訴書中還提出,要求該企業賠償因超標排放污染物造成的損失2040萬元。
現在,煙囪終于不冒黑煙了。
通過司法機關與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聯動、協調,振華公司將全部生產線關停,在遠離居民生活區的天衢工業園區選址建設新廠,啟動老廠區搬遷工作。2015年9月21日,*組織原、被告雙方質證,就相關證據材料、被告整改情況等問題見面溝通、交換意見。目前,這起案件尚在審理之中。
按日計罰,加大對排污者的處罰力度,這意味著不論是私企還是國企,一旦違法就必須承擔相應責任,惡意排污就當依法重罰。
環保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前8個月,全國范圍內實施按日連續處罰400余件,罰款數額達3億多元。前7個月,全國范圍內實施查封、扣押共2065件,實施限產、停產共1347件,移送行政拘留共927起,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863件。
“新環保法確立了‘按日計罰’的規定,而且罰金還不設上限,這就大大加強了罰款的力度。”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會長蔡守秋說,在新環保法中,處罰的內容、對象、違法行為的種類也都得到了擴充。“違法成本抬高,也能有效遏制企業污染行為”。
*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認為,在德州這起環境公益訴訟案件中,新環保法真正發揮了“牙齒”的作用。這次訴訟的受理表明環保非政府組織正開始運用法律手段維護公共利益。新環保法正在走上實施的正軌。
治理整頓環評中介
被卷入2015zui嚴環境*風暴的,還有環評領域。
環評是減少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的前置性措施,相當于環境保護前置的一道閘門。
中共*政治局常委、*總理李克強曾多次強調,要大幅減少投資項目前置審批,取消全部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消除行政審批“灰色地帶”,整治“紅頂中介”,加快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著力鏟除滋生*土壤。
2015年3月7日,在十二屆*三次會議記者會上,*部長陳吉寧提出,決不允許戴著紅頂賺黑錢,環保部下屬8個環評單位2015年將從環保部脫離。
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在2015年全國環境影響評價座談會上更是語出驚人,個別地方的“未批先建”項目竟有近50%之多。
至此,一場自上而下的環評“紅頂中介”摘帽風暴開始。
此前,*紀委巡視組給環保部反饋意見時提到,環評技術服務市場“紅頂中介”現象突出,容易產生利益沖突和不當利益輸送。環評機構資質審批存在“花錢”情況,把關不嚴、批而不管、越權審批。
2015年12月15日,環保部公告對100家環評機構的資質審查結果(2015年第十四批),標志著環保部部屬8家環評機構順利完成脫鉤工作。不僅如此,各地環保部門重拳治理整頓“紅頂中介”的步伐也在加快。
回頭看過去的2015年,zui嚴環境*并不只是停留在紙面上,而已經成為懸在企業及地方政府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用制度管人,按法律辦事,讓環保法長出“牙齒”,才能建成美麗中國,才能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片碧水藍天。
制圖/高岳
中國環保*的一個轉折點
背景:
2015年1月1日,修訂后的環保法正式施行。這部法律被稱為“長牙齒”的法律,是一部能對污染現象打出硬拳頭的法律。
講述人:
曹明德,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中國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之前曾說,如果新環保法能真正有效實施,2015年很可能是中國環保*的一個轉折點。如今,新環保法實施已有一年,從立法和*來看,之前“轉折點”的判斷是成立的。
首先,與舊法相比,新法可謂是武裝到了牙齒,環境*機關獲得了行政強制執行權,可以查封扣押違法設備、設施,甚至在必要時可申請*機關對違法企業的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實施行政拘留。
其次,從*角度看,環保部嚴格落實新環保法,啟動霧霾紅色預警機制,并加強對地方政府和環境*部門的監管,包括對地方政府負責人的約談,加大行政處罰力度,取得了成效。部分時間里,北京重現了藍天白云的美麗景觀,“APEC藍”和“閱兵藍”給公眾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刑事制裁在環保*上也發揮了重要作用,2015年環境污染犯罪案件明顯增加,說明環保*是動真格的。通過打擊環境污染犯罪,對污染環境的企業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起到了應有的震懾作用。
環保立法、*的轉折點已經來臨,然而,*的效果——環境質量提升的轉折點并沒有來臨,環境污染的庫滋涅茨曲線的拐點尚未來臨,環境治理依然任重道遠。經濟結構轉型、環境法治不可避免地會帶來短期的陣痛和一些社會問題,在短期內如何平衡環境質量、公眾健康、經濟增長和社會和諧之間的關系的確考驗著決策者、*者和每個公民。
進入2016年,希望各級政府和環保部門切實把環境保護放在優先的位次,加大*力度,落實行政問責制,讓環境*的效果顯現出來,成為公眾健康的守護者。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