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公眾參與放在環評前還是環評后,公眾參與是企業通過對話說服群眾還是僅上報一個調查表?公眾是否能真正參與到項目環評中來,貌似是一個小區別,其實有本質性不同。這還意味著政府職能的轉變,從經濟主導型轉向社會服務型政府。目前,我國地方政府還是經濟主導型政府,以抓GDP、稅收、投資上項目為主。如果公眾反對建設項目上馬,地方政府的態度是,壓得住就上,壓不住就讓步。但在公眾環境意識越來越強,環境訴求也越來越強烈的現狀下,企業事先不去做當地居民的溝通工作,不反映其環境要求,也沒有告訴居民自己已做了多少環保工作。
而群體事件后,政府再作出讓步決定的經濟損失是非常巨大驚人的。
據東莞環保相關人士介紹2013年3月11日,河南省鄭州市葉縣城關鄉溝里村的幾位農民在鄭州市東明路河南省環境保護廳門前拉起橫幅,欲請廳長“喝純凈水”。據村民代表稱,村子附近多家企業落戶,造成環境污染嚴重,尤其是鹽化公司投產以來,村民們賴以生存的地下水已經無法飲用,他們只得依靠購買桶裝水生活,而該鹽化廠竟然通過了省*的環境評估。引發民憤和群體事件。
轉變政府職能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要求政府減少直接決策具體建設項目,把項目建設的決策權讓位于企業和民眾。企業研究市場決定項目在經濟效益上是否可行,社區居民享有受到法律保護的合法環境權益,擁有社區建設的決策權。政府不是運動員而是裁判員,負責監督國家法律法規落實,局部建設活動不能傷害國家整體、長遠利益的審查把關。
目前,一旦出了問題,有關部門就表示要完善政府審批機制,增加審批程序和機構。如2012年有關部門要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增加社會風險評估環節。這是傳統思維和解決方法,還是在增加政府行政審批,而不是縮小政府的權力,更不是加大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力度。其結果只能是增加投資項目成本,對降低投資項目社會風險作用并不明顯。
搜索關鍵詞:東莞環評 東莞環保工程 東莞廢氣治理 東莞廢水治理 東莞噪音治理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