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水可生化性的實質是指廢水中所含的污染物通過微生物的生命活動來改變污染物的化學結構,從而改變污染物的化學和物理性能所能達到的程度。
研究污染物可生化性的目的在于了解污染物質的分子結構能否在生物作用下分解到環境所允許的結構形態,以及是否有足夠快的分解速度。
多年來,國內外在各類有機物生物分解性能的研究方面積累了大量的資料,以化工廢水中常見的有機物為例,各種物質的可降解性可歸納于表--【各類有機物的可降解性及特例】。
在分析污染物的可生化性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一些有機物在低濃度時毒性較小,可以被微生物所降解。但在濃度較高時,則表現出對微生物的強烈毒性,常見的酚、氰、苯等物質即是如此。如酚濃度在1%時是一種良好的殺菌劑,但在300mg/L以下,則可被經過馴化的微生物所降解。
②廢水中常含有多種污染物,這些污染物在廢水中混合后可能出現復合、聚合等現象,從而增大其抗降解性。有毒物質之間的混合往往會增大毒性作用,因此,對水質成分復雜的廢水不能簡單地以某種化合物的存在來判斷廢水生化處理的難易程度。
③所接種的微生物的種屬是極為重要的影響因素。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誘導特性,在底物的誘導下,—些微生物可能產生相應的誘導酶,而有些微生物則不能,從而對底物的降解能力也就不同。目前廢水處理技術已發展到采用菌種和變異菌處理有毒廢水的階段,對有毒物質的降解效率有了很大提高。現已發現鐮刀霉(Fusarium)、諾卡氏菌(Nocardia)等具有分解氰與腈的能力;假單孢菌(如食酚極毛桿菌Pseudomonas phenolphagum、解酚極毛桿菌Pseudomonas phenolicum)、小球菌(Micrococcus)等具有很強的降解酚的能力.在厭氣發酵過程中,假單孢菌的一些種以及黃桿菌(Flavobacterium)都具有很強的產酸能力,甲烷疊球菌(Methanococcus)等具有很高的產氣能力。
目前,國內外的生物處理系統大多采用混合菌種,通過廢水的馴化進行自然的誘導和篩選,馴化程度的好壞,對底物降解效率有很大影響,如處理含酚廢水,在馴化良好時,酚的接受濃度可由幾十毫克/升提高到500—600mg/L。
④pH值、水溫、溶解氧、重金屬離子等環境因素對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及污染物的存在形式有影響,因此,這些環境因素也間接地影響廢水中有機污染物的可降解程度。
由于廢水中污染物的種類繁多,相互間的影響錯綜復雜,所以一般應通過實驗來評價廢水的可生化性,判斷采用生化處理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判斷廢水可生化性一個重要數據便是BOD值,影諾儀器(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經銷代理商,代理的德國拉爾(LAR)BioMonitor在線BOD分析儀,在線監測廢水,有效掌握廢水狀況。生物毒性在線預警系統,可在線監測地表水、飲用水等,及時掌握水質狀況。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