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組成①具有代謝功能的活性微生物群體;②微生物內源呼吸自身氧化的殘留物;③被污泥絮體吸附的難降解有機物;④被 污泥絮體吸附的無機物。具有代謝功能的活性微生物群體包括細菌、真菌、原生動物、后生動物等,而其中細菌承擔了降解污染物的主要作用。活性污泥中的細菌以異養型的原核細菌為主,對正常成熟的活性污泥,每毫升活性污泥中的細菌數大致在 107~109個。細菌是以溶解性物質為食物的單細胞微生物。在活性污泥中形成優勢的細菌與污水中的污染物性質和活性污泥法運行操作條件有關。活性污泥中常見的優勢苗種有:產堿桿菌屬、芽孢桿菌屬、黃桿菌屬、動膠桿菌屬、假單胞菌屬、叢毛單胞菌屬、大腸埃氏桿菌屑等。活性污泥中一些細菌,如枝狀動膠桿菌、臘狀芽孢桿菌、黃桿菌、放線形諾卡亞氏菌、假單胞苗等細菌具有分泌黏著性的物質能力,這些黏著性的物質提供了使細菌互相黏結、形成菌膠團的條件。菌膠團對污水中微小顆粒和可溶性有機物有一定的吸附和黏結作用,促進形成活性污泥絮體。真菌是多細胞的異養型微生物,屬于專性好氧微生物,以分裂、芽殖及形成孢子等方式生存。真菌對氮的需求僅為細菌的一半。活性污泥法中常見的真菌是微小的腐生或寄生的絲狀菌,它們具有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及其他含氮化合物的功能。如果大量出現,會產生污泥膨脹現象,嚴重影響活性污泥系統的正常工作。真菌在活性污泥法中出現往往與水質有關。肉足類、鞭毛類、纖毛類是活性污泥中常見的三類原生動物。原生動物為單細胞生物,以二分裂法繁殖,大多為好氧化能異養型菌,它們的主要食物對象是細菌。因此,處理水的水質和活性污泥中細菌的變化直接影響原生 動物的種類和數量的變化。在活性污泥法的運行初期,以肉足蟲類、鞭毛蟲類為主,然后是自由游泳的纖毛蟲類,當活性污泥成熟,處理效果良好時,匍匐型或附著型的纖毛蟲類占優勢。原生動物個體較大,通過顯微鏡能夠觀察到,可作為指示生物,在活性污泥法的應用中,常通過觀察原生動物的種類和數量,間接地判斷污水處理的效果。因此,活性污泥原生動物生物相的觀察,是活性污泥質量評價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原生動物捕食細菌的作用也確保活性污泥系統出水水質的進一步提高,是僅次于細菌的污水凈化功 能承擔者。在活性污泥中常出現的后生動物是輪蟲、線蟲和寡毛類,它們通常以細菌、原生動物以及活性污泥碎片為食。輪蟲通常出現在處理水質有機物含量低且水質好的系統中,如延時曝氣活性污泥系統,因此適量輪蟲是出水水質好且穩定的標志。02微生物指示作用微生物在調試過程中、后期穩定運行和工藝調整中,起著很重要的指示作用,通過鏡檢根據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情況可以發現該活性污泥的各項狀況,其指示作用有:(1)著生的緣毛目如小口鐘蟲、八鐘蟲、溝鐘蟲、褶鐘蟲、瓶累枝蟲、微盤蓋蟲、獨縮蟲)較多時,處理效果好,出水BOD5 和濁度低。(這些緣毛目的 種類都固定在絮狀物上,并隨之而翻動,如果其中還夾雜一些爬行類微生物如棲纖蟲、游仆蟲、尖毛蟲、卑氣管葉蟲等,就可以被稱作優質而成熟的活性污泥。(2)小口鐘蟲在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處理效果很好時往往就是整個微生物系統中的優勢菌種。(3)如果出現大量鞭毛蟲,而著生的緣毛目又很少時,表明凈化能力較差。(4)出現大量自由活動的纖毛蟲時,指示系統凈化能力不強,出水濁度可能上升。(5)如出現有柄纖毛蟲,如鐘蟲、累枝蟲、蓋蟲、輪蟲、寡毛類微生物時, 則表明生物系統狀態良好,出水清澈,酚類去除率在90%以上。(6)根足蟲的大量出現,往往是污泥中毒的表現。(7)如在生活污水處理中出現大量累枝蟲,則很有可能是污泥膨脹、解絮的征兆。(8)在印染廢水處理中,累枝蟲則作為污泥正常或狀態改善的指示生物。(9)在石油廢水處理中出現鐘蟲則說明處理效果理想。(10)過量的輪蟲出現,是污泥即將膨脹的預兆。6污水處理微生物圖譜本節根據原后生動物與出水水質關聯性將其分為:非活性污泥類微生物和活性污泥類微生物兩類。以下為污水處理中常見指標性微生物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