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設備 污泥處理設備 水處理過濾器 軟化水設備/除鹽設備 純凈水設備 消毒設備|加藥設備 供水/儲水/集水/排水/輔助 水處理膜 過濾器濾芯 水處理濾料 水處理劑 水處理填料 其它水處理設備
浙江中恒儀器儀表有限公司
閱讀:180發布時間:2013-3-25
亳州市現有耕地面積38.3萬h㎡,了解土壤養分狀況的變化趨勢,直接關系到農業可持續發展,并為今后培肥土壤及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法奠定基礎。亳州市土壤概況亳州市耕地土壤由于受地形、地貌、水文、氣候以及人為因素的綜合影響,種類繁多,分布復雜,具有明顯的地帶分布規律。根據土壤分類標準和方法,全縣耕作土壤共分為4個土類,即水稻土、黃棕壤、潮土、石灰土。成土母質有下蜀黃土、殘積物、坡積物、河流沖積物、湖相沉積物。水稻土是我縣耕種土壤zui大的一個土類,占我縣耕地總面積的84.31%,分布范圍遍及全縣各地,地形條件有崗田、塝田、沖田、圩田和灘田等。利用土壤養分測試儀進行的第二次土壤普查以來土壤養分變化情況:1984年亳州市耕地有機質平均含量為21.8g/kg,其中有機質大于30.0g/kg的占耕地總面積的7.9%、20.1~30.0g/kg占40.24%、10.1~20.0g/kg占47.74%、低于10.0g/kg占5.24%;有機質含量在10.1~30.0g/kg的占全縣耕地的87.98%。
2007-2009年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實施時期:全縣耕地土壤有機質平均為22.81g/kg,其中有機質大于30.0g/kg的占耕地面積的21.05%、20.1~30.0g/kg的占47.04%、10.1~20.0g/kg的占30.48%、低于10.0g/kg的占1.44%。特別是以往有機質含量較低的土壤增加明顯,有機質含量在20.1g/kg以上的已占全縣耕地的68.09%,土壤有機質水平有所上升。全氮含量1984年:亳州市耕地全氮平均含量為1.24g/kg,全氮含量大于1.50g/kg的占10.91%、1.00~1.50g/kg的占48.1%、0.75~1.00g/kg的占32.94%、小于0.75g/kg的占8.04%。全氮含量在0.55~1.50g/kg的范圍內出現zui多,占81.04%。項目實施時期:亳州市耕地全氮平均含量為1.40g/kg,全氮含量大于1.50g/kg的占26.41%,1.00~1.50g/kg的占66.92%、0.76~1.00g/kg的占5.2%、小于0.75g/kg的占1.47%。全氮含量在1.00g/kg以上的已占全縣耕地的93.33%,土壤全氮水平上升較多。
1984年全縣耕地有效磷平均含量為4.1mg/kg,其中小于5mg/kg嚴重缺磷的占86.73%,5.1~10mg/kg缺磷的占13.27%。項目實施時期:全縣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為12.88mg/kg,其中小于5mg/kg嚴重缺磷的占11.73%、5.1~10mg/kg缺磷的占41.25%、10.1~20mg/kg基本不缺磷的占27.95%、大于20mg/kg的占19.07%。有效磷上升幅度zui大,平均上升3倍多。1984年:全縣耕地*鉀平均含量為107mg/kg,其中大于200mg/kg的占耕地面積的0.15%、151~200mg/kg的占1.37%、100~150mg/kg基本不缺鉀的占50.04%、50~100mg/kg缺鉀占46.29%、小于50mg/kg極缺鉀的占耕地總面積的2.15%。項目實施時期:全縣土壤*鉀平均含量為106mg/kg,其中大于200mg/kg的占耕地面積的5.07%、151~200mg/kg的占7.91%,100~150mg/kg基本不缺鉀的占30.36%、50~100mg/kg缺鉀的占53.01%、小于50mg/kg極缺鉀的占耕地總面積的3.65%。全縣耕地*鉀平均含量變化不大,但出現兩極分化,棉產區土壤*鉀的含量高,上升幅度大,而糧-油產區土壤*鉀含量下降較多。
施肥習慣的不斷改變第二次土壤普查是在1982-1984年,農村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重視施有機肥,積攢農家肥,以土雜肥、塘泥等作基肥。這時種植制度大部分地區是三熟制:即二季稻-綠肥、二季稻-油菜,早稻收獲時秸稈留高茬翻壓還田。20世紀90年代初期,種植制度發展為二熟制:主要是稻-油,水稻收獲時秸稈留高茬翻壓還田,土壤有機質明顯提高,農業施肥只施氮肥和磷肥,土壤*鉀含量下降幅度較大。90年代后期,隨著年輕人外出打工逐漸增多,農業機械化程度提高,農民注重當前產量和減少勞動力,秸稈大部分被焚燒或廢棄,秸稈還田很少,農家肥基本不施,施肥重化肥,土壤有機質含量開始下降;現在農業發展追求高產,消耗土壤中有機質和化學養分較多,自然與土壤培肥不力產生矛盾,長此下去,土壤的肥力水平和理化性狀將不能滿足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不科學如何選用適合的肥料品種,有的是憑經驗,即過去用過這種肥料,效果不錯,所以年年施;有的是隨大流,別人施什么肥跟著施什么肥,市場上賣什么肥就用什么肥,基本不考慮土壤條件和作物的需肥特性,久而久之,造成了土壤養分比例失調。目前我縣農戶鉀肥施用量整體水平較低,例如我縣林頭鎮的部分農民長期只施氮肥和磷肥,基本不施鉀肥,造成土壤*鉀含量下降幅度較大。
不準確我縣大部分地區農作物施肥水平較低,區域性差異較大。一種作物到底需要多少肥料,許多農民沒有考慮經濟效益和作物產量及品質等因素,而是依照這種作物的價格高低來決定施肥量。當所種植作物價格看好,便認為多施肥可多增產,多增產便多賣錢,所以一般都施肥過量。例如我縣棉花高產區由于施肥量過大,現在土壤*磷含量達到30mg/kg、*鉀含量達到150mg/kg以上。對于價格低的作物,特別是糧食作物,因賣不上好價錢,所以肥料投入量一般不足,且氮、磷、鉀三要素的施用比例不協調。總的來說我縣經濟作物施肥量偏大,種植區土壤養分含量很高;糧食作物施肥量偏低,種植區土壤養分含量較低。
環保在線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 .? ?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請輸入你感興趣的產品
請簡單描述您的需求
請選擇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