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溫室氣體排放將加重物種滅絕風險
研究稱,與工業前18世紀相比,人造溫室氣體的排放到2100年將使地球升溫4攝氏度。*的升溫速度將給許多物種帶來傷害,而且將嚴重影響它們生存區域的氣候。東安格利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48786個物種,并且根據二氧化碳排放的模型測量了升溫對它們存活范圍的影響。
他們發現,以目前的排放增長速度,到2080年50%的植物和35%的動物就會失去一半的生存空間。這些數字考慮了這些物種因升溫而開發新棲息地的能力。報告稱,風險的就是兩棲動物、植物和爬行動物,而且失去的生存空間大部分集中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美洲、亞馬遜和澳洲。
研究員Rachel Warren稱這些只是保守估計,因為他們只是根據升溫的影響。氣候變化的其它特征,比如說風暴、干旱、洪水和蟲害等,將加重這一問題。Warren在一份新聞稿中說道:“尤其是動物將面臨更大危機,因為我們預計植物所帶來的食物也將減少。這對也會人類造成連鎖反應,因為這些物種對于水和空氣污染、洪水控制、養分循環以及生態旅游都是非常重要的。”
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上的研究稱,還有一線希望。如果二氧化碳排放在2016年達到頂點,并且之后每年下降3%到4%,這就會將2100年的升溫限制到2攝氏度。但是如果峰值拖延到2021年,那么排放需要每年減少6%才能完成2攝氏度的升溫限制,而且那需要更昂貴的代價來控制能源使用。(過客/編譯)
聯合國成員國已經在氣候會談上接受了2攝氏度的目標,這次會議的目的是到2015年確定一項新的二氧化碳排放條約并且到2020年批準執行。但是談判進展卻很緩慢,而且二氧化碳排放的每年增長已經促使許多科學家推斷,本世紀末就可能出現3到4攝氏度的升溫。這項新研究稱,生存范圍的減少必然將增加物種滅絕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