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搜索
請輸入產品關鍵字:
聯系方式
公司動態
廈大教授發現糖尿病治療新方向
點擊次數:363 發布時間:2012-10-8
記者日前從廈門大學獲悉,廈大生命科學學院吳喬教授課題組、林天偉教授課題組和化學化工學院黃培強教授課題組,經過4年的研究,發現了糖尿病治療的新方向,有望為未來新型糖尿病治療藥物的研發提供一個全新方向和路徑。日前,這一研究成果已在刊物《自然—化學生物學》上發表。
2008年,吳喬教授課題組發現了一個與糖代謝調控密切相關的新靶點———名為Nur77的基因轉錄調控因子。但是,當時的實驗結果卻表明,這個分子對血糖的作用是提高而不是降低。
“如能有效降低Nur77活性,豈不是就能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課題組經過兩三年的研究,一個有“Nur77—LKB1—AMPK”三個分子參與其中的信號傳導通路漸漸浮出水面。其中,AMPK為直接參與糖代謝調控的蛋白激酶,可通過LKB1分子激活磷酸化,從而降低血糖。但不如愿的是,Nur77卻將LKB1“拽”在細胞核內,導致LKB1不能轉運到細胞漿磷酸化AMPK,終使AMPK抑制血糖的能力大大下降。
經過研究,課題組又發現了一個名為TMPA的化合物,它能夠取代LKB1與Nur77的結合,從而“還”LKB1自由,使其從細胞核轉運到胞漿激活AMPK活性,達到降血糖目的。
吳喬指出,TMPA也因此或可成為一種新型糖尿病治療藥物的“雛形”。目前,這一研究已完成了由基因缺陷引起的II型糖尿病和高脂飼養誘導的非基因型II型糖尿病小鼠的體內實驗,效果良好。下一步,課題組將進行相關臨床前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