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產品關鍵字:
動物世界的一夫一妻制讓科學家“掐架“
點擊次數:504 發布時間:2013-8-6
金獅狨是一種生活在巴西的靈長目動物,體重約一磅(約合0.45千克),它們遵循著一種令人吃驚的單一配偶制生活。通常情況下,一只雄性金獅狨和一只母狨配對后,它們會一直生活在一起,只與對方交配,還一起撫養幼獸。
在哺乳動物中,有9%的動物過著這種嚴格的單一配偶制生活,這讓生物學家困惑。因為從表面上看,對雄性哺乳動物來說,更好的進化戰略是花時間尋找其他可與交配的雌性動物。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的迪特爾·盧卡斯(Dieter Lukas)7月29日在新聞發布會中說,“單一配偶是個問題。為什么雄性動物會只與一只雌性動物廝守呢?”
單一配偶制的進化,催生了很多不同的觀點。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基特·奧佩(Kit Opie)在采訪中說,“過去40年里提出了各種假設,但是辯論一直沒有結果。”
奧佩和盧卡斯本周一分別發表了對單一配偶制進行大規模研究的論文,各自希望能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場辯論。但是,他們的結論卻截然相反,這意味著關于單一配偶制的辯論將會繼續下去。
盧卡斯博士與劍橋大學的蒂姆·克拉頓-布羅克(Tim Clutton-Brock)一起在《科學》(Science)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們對2545個哺乳動物物種進行了研究,從大約1.7億年前它們共同的祖先開始,追蹤它們的交配進化史。
他們發現,哺乳動物在進化過程中出現了61次從獨居向單一配偶制生活的轉變。隨后,他們搜尋了這些哺乳動物存在的共同之處。zui后得出結論,當雌性動物不能彼此和諧相處,開始生活在不重疊的區域中時,單一配偶制就會進化而成。由于雌性這樣生活時彼此相距較遠,一只雄性動物不能阻止其他雄性動物與雌性交配。這樣,與某一只雌性動物廝守便成了一種更好的戰略。一旦雄性動物開始這樣做,他們有時也會進化出撫養幼獸的能力。
奧佩博士及其同事則在其研究中考察了230個靈長目物種,因為靈長目里的單一配偶制比例尤其高。他們的結論傾向于另一種假說:殺子的威脅推動了向單一配偶制的進化。
奧佩博士說,“我們發現的是靈長目動物向單一配偶制進化的一條非常干凈的路徑。”
許多哺乳動物的雄性有時會殺掉其他雄性的年輕后代。科學家提出,他們這樣做是因為哺乳期雌性不會排卵。通過殺死雌性的后代,雄性就有機會讓雌性生下自己的后代。
奧佩博士及其同事的文章發表在《美國國家*院刊》(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他們在文中提出,在許多靈長目物種中,雄性對殺子威脅的回應,就是在雌性生產后繼續與其在一起。
奧佩博士還對自己的團隊與盧卡斯博士的團隊結論不一致提出了可能的解釋。一種可能性是,靈長目向單一配偶制進化背后的驅動力不同于其他哺乳動物。奧佩博士還指出,他的團隊使用了更強大的統計工具,也就是“貝葉斯概率”來重構單一配偶制的進化。
“他們沒有采用的方法,有點可惜,”奧佩博士說。
不過,沒有參加這兩項研究的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的雅各布斯·博姆斯馬(Jacobus Boomsma)表示,盧卡斯博士的論文更勝*。“在我看來,它非常有道理,”他說。
美國田納西大學(University of Tennessee)的進化生物學家謝爾蓋·加夫里拉什(Sergey Gavrilets)也更青睞盧卡斯的結論。但他也指出,兩項研究都沒有檢驗科學家提出的所有解釋,比如單一配偶制在降低性傳播疾病風險方面的好處,還有雌性選擇與反復帶給其食物的雄性交配的可能性。
“還不清楚這些情景起到了什么作用,”加夫里拉什博士說。來源:生物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