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產品關鍵字:
2020年前全國將建設完成氣象災害監測網絡
點擊次數:477 發布時間:2017-2-16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月7日公布了《關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勘界定標,基本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意見明確要求,強化生態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能力建設,及時評估和預警生態風險,提高生態保護紅線管理決策科學化水平。
生態保護紅線是指在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是保障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意見要求,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保障和維護生態功能為主線,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統保護的要求,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
根據該意見,2017年年底前,京津冀區域、長江經濟帶沿線各省(直轄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2018年年底前,其他?。ㄗ灾螀^、直轄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勘界定標,基本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國土生態空間得到優化和有效保護,生態功能保持穩定,國家生態安全格局更加完善。
意見強調,要建立監測網絡和監管平臺,充分發揮地面生態系統、環境、氣象、水文水資源、水土保持、海洋等監測站點和衛星的生態監測能力,及時獲取生態保護紅線監測數據。運用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化手段,加強監測數據集成分析和綜合應用,強化生態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能力建設,全面掌握生態系統構成、分布與動態變化,及時評估和預警生態風險,提高生態保護紅線管理決策科學化水平。
2016年,隨著氣候變化科學基礎研究、生態氣候承載力研究等措施的推進,生態領域氣象服務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氣象工作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今年,氣象部門將堅持公共氣象發展方向,大力發展生態氣象,重點打造應對氣候變化和氣象綜合防災減災智庫,定量評估氣象災害、氣候變化對典型生態系統的影響,做好生態脆弱區人工增雨雪作業等,積極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為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提供科學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