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自产拍久久久久久蜜,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小说图片,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山東國一重工環保裝備有限公司

屠宰廢水處理設備采用水解酸化生物吸附再生接觸氧化工藝

時間:2012-10-21閱讀:655
分享:

           1 廢水來源與性質 
    
        進入廢水處理系統的廢水主要來自各屠宰車間,包括豬屠宰廢水、宰牛羊廢水、圈欄沖洗廢水、洗車場廢水等,并預留了三鳥(禽類)屠宰廢水的處理,肉類加工綜合廢水是上述廢水的混合廢水。肉類加工綜合廢水具有以下特點:①水質、水量在一天內的變化比較大。因為肉聯廠屠宰過程集中在夜間至凌晨,這一時段為排水高峰期,白天相對較少;②有機污染物含量高。廢水主要成分有動物血污、油脂、糞便、內臟殘屑和無機鹽類等,COD一般在1500~ 4000 mg/L,zui高時達6000 mg/L;③可生化性較好,BOD/COD大于0.6;④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毛、內臟殘屑和食物殘渣等,懸浮物含量高。 
    
        2 
廢水處理工藝 
    
        2.1 工藝流程 
    
        新擴改廢水處理工程采用水解酸化?生物吸附再生?接觸氧化?氣浮組合工藝,處理流程分為A 段和B段,A段采用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B段采用接觸氧化法。由于廢水COD、懸浮物等污染物濃度高,因此在A段前加強了預處理,設置了格柵、轉篩、初沉以及水解酸化處理單元,在B段處理之后,應廠方要求為進一步提高出水水質,使處理出水回用于洗車、沖地等,采用氣浮工藝保證出水水質。工藝流程見圖1。 

                                                                          2.2 工藝特點    
        根據水質情況,屠宰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毛、內臟殘屑和食物殘渣等,懸浮物含量高,因此在預處理階段采用了強化措施保證后續生物處理階段的穩定運行。原水由粗格柵、轉耙式機械細格柵攔截漂浮物,大的雜物如殘留的動物內臟等,再通過旋轉式機械細格柵去除毛、渣等懸浮物。剩下未充分去除的懸浮物再經初沉池沉淀,出水進入水解酸化池。對懸浮物的充分去除可防止堵塞水解池布水系統。 
    
        水解酸化池由兼性菌在缺氧或厭氧條件下進行厭氧反應過程中的水解和酸化階段,這一階段控制DO小于0.2 mg/L,停留時間10 h,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并去除一部分COD和SS。
          
        好氧生物處理階段由A,B二段串聯的生物處理工藝組成,A段采用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B 段采用接觸氧化法,是AB法的一種組合工藝。A段在好氧或兼氧條件下高負荷運行,曝氣池由分建的吸附池和再生池組成,吸附池DO值控制在0.2~0.7 mg/L,水力停留時間短,污泥產率較高,可在短時間內泥水充分混合,利用污泥的絮凝和吸附作用迅速去除大量的有機物,泥水混合液進入中間沉淀池,沉淀池的污泥回流至再生池,在再生池經過曝氣后,降解所吸附的有機污染物使污泥恢復活性,重新回到吸附池進行吸附過程。吸附池和再生池均采用射流曝氣方式,具有節省能耗、氧利用率高、無噪音、運行管理方便的優點。 
      
        A段以絮凝、吸附作用為主導作用去除廢水中非溶解性有機物如懸浮物質、膠體物質高,因而對沖擊負荷的敏感性較小,去除效果穩定。原水的濃度變化在A段得到明顯的緩沖,B 段只有較低的、穩定的污染負荷,污染物和有毒物質的沖擊不再影響B段,從而保證了凈化效果。當要求脫氮時,通過調節A段的BOD去除率,能使反硝化所需的BOD/N比值得到優化調節。 
    
        B段接觸氧化池采用低負荷曝氣運行方式,且水力停留時間較長,DO值控制在2.5~3.5 mg/L。 
    
        此AB二段組合工藝優點是A段負荷高,污泥絮體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和良好的沉降性能(SV I約為40~50 mL/g),抗沖擊負荷能力很強,對有毒物質的影響具有很大的緩沖作用,特別適于處理濃度較高、水質水量變化較大的廢水。但產泥量較高,需采取相應的污泥處理措施。B段二沉池出水中的少量難沉降的脫落生物膜通過氣浮處理進一步去除,以提高出水水質。 
        
        污泥濃縮池受納初沉池、水解池、中間沉淀池、二沉池的剩余污泥和氣浮池的浮渣,形成混合污泥,濃縮后再經脫水處理,改造后污泥脫水系統利用帶式壓濾機替代原有的板框式壓濾機,使勞動強度大大降低,并且使污泥處理能力增加。
      
        AB流程遵循了以下兩條基本原理:①與單段系統相比,A段和B段的回流系統嚴 格分開,微生物群體*隔開的兩段系統能取得更佳和更穩定的處理效果;②對于一個連續工作的A段,由外界連續不斷地接種具有很強繁殖能力和抗環境變化能力的短世代原核微生物,大大提高了處理工藝的穩定性。 
    
        3 廢水處理設施的主要工藝參數 
    
        3.1 格柵井
          
        由原集水井改造,L×B×H=4.25 m×0.8 m×1.57 m,采用原有設備,在人工粗格柵后設1臺RAG
回轉式機械格柵,功率0.55 kW,柵距3 mm。 
    
        3.2 集水池
          
        由原有抽水間改造,L×B×H=5.12 m×3 m×3.65 m,有效水深2.3 m。屠宰廢水間歇排放,集水池可匯集廠區的廢水、污泥脫水的壓濾水和污泥濃縮池的上清液再由泵提升至調節池。集水池上建提升泵房,泵房原有2臺液下式廢水提升泵,Q=75 m3/h,H=10 m,N=3 kW,擴改后新增1臺100YW80-10-4型液下式提升泵,Q=80 m3/h, H=10 m,N=4 kW,當廠區廢水量大時則啟動一大一小2臺泵抽水,水量不大時,1臺泵可滿足使用要求。 
    
        3.3 調節池
   
        由原曝氣調節池改造而成,對廢水均質均量,L×B×H=11.45 m×9.45 m×5 m,有效水深4.4 m,水力停留時間8 h。改造后取消池內原有的預曝氣系統。調節池進口處原有網筒直徑800 mm的回轉式機械格柵(轉篩)1臺,擴改后新增1臺網筒直徑1 000 mm的RFG1 018回轉式機械格柵,轉速40 r/min,柵縫尺寸1 mm,處理能力150 m3/h,功率1.1 kW 。轉篩網格用回用水沖洗。集水池廢水由泵提升經轉篩去除水中細小的毛、渣等懸浮物后進入調節池。調節池投WQ60-13-4型潛水提升泵2臺,1用1備,單臺性能參數為Q=60 m3 /h,H=13 m,N=4 kW,采用液位和手動控制,將廢水提升至初沉池。潛污泵配套自耦裝置。進入初沉池的管道安裝1臺LDG型電磁流量計讀取進水流量。

        3.4 初沉池

  初沉池采用1座平流式沉淀池,平面尺寸L×B=17.4 m×2.975 m,有效水深3.5 m ,表面負荷1.16 m3/(m2·h),泥斗容積76 m3。沉淀時間3 h。池面用1臺XB-29-1型行走撇渣吸泥機撇渣排泥,撇渣吸泥機浮渣擋刮板撇除池面浮渣,底部用潛污泵來回移動吸除泥斗污泥,浮渣和污泥通過高位的污泥槽排入污泥濃縮池。
   
        3.5 水解酸化池

  水解酸化池1座,L×B×H=17.4 m×6.25 m×6.8 m,有效水深6.1 m,水力停留時間10 h。中間進水槽將池面分為2格,槽內由支管通向池底均勻布水,池內設組合填料用于微生物掛膜,填料高3 m。為防池底污泥沉積,底部分配3根排泥管重力排泥,通過閥門控制可兼作二沉池污泥回流管用。 
    
        3.6 A段
    
  A段生物處理單元包括生物吸附池、污泥再生池、中間沉淀池,設計污泥回流比100%。 
    
  3.6.1 吸附池
   
  吸附池分為2池,每池L×B×H=3.75 m×1.5 m×6.3 m,有效水深5.8 m,水力停留時間30 min,設計DO值0.2~0.7 mg/L,容積負荷14 kg BOD/(m3·d)。每池采用 1 臺JA35-100型潛水射流曝氣機曝氣,Q=80 m3/h,H=13 m,N=5.5 kW。 
    
  3.6.2 污泥再生池
   
  污泥再生池1座,L×B×H=7.7 m×3.9 m×6.3 m,有效水深5.9 m,設計DO值1~2 mg/L。采用 3臺干式射流泵曝氣充氧,使污泥恢復活性后回流至吸附池。射流泵型號為150 WL145-10-7.5 ,2用1備,單機性能參數Q=100 m3/h,H=10 m,N=7.5 kW。實際運行過程中為了調整供氣量,將其中的1臺更換成100 WL70-12-5.5型,Q=70 m3/h,H=10 m,N=5.5 kW。 
    
  3.6.3 中間沉淀池
   
  豎流式沉淀池1座,中心進水,周邊出水,平面尺寸L×B=7.7 m×7.7 m。表面負荷1.01 m3/(m2·h),沉淀區有效水深3.6 m,廢水沉淀時間1.8 h。污泥斗容積42.7 m 3。設2臺100WL70-15-7.5型離心泵,通過閥門控制排除剩余污泥和向再生池回流污泥,單機性能參數Q=60 m3/h,H=15 m,N=7.5 kW,回流污泥時兼有射流曝氣向再生池充氧的作用。 
    
  3.7 B段
  
  B段生物處理單元包括接觸氧化池和二沉池。 
    
  3.7.1 接觸氧化池
  
  分為2池,并列運行,每池尺寸L×B×H=13.45 m×4.6 m×5.5 m,有效水深5 m,容積負荷0.5 kgBOD/(m3·d),停留時間10 h,設計DO值2.5~3.5 mg/L,池內設組合填料,高度3 m,池底均布穿孔不銹鋼管曝氣,采用TSC-100型羅茨鼓風機曝氣,2用1備,風量Q=6.4 m3/min,功率N=11 kW,氣水比為12∶1。 
    
  3.7.2 二沉池
  
  圓形輻流式,1座,中心進水,周邊出水。直徑×水深=10.4 m×4.8 m,表面負荷0.70 m 3/(m2 ·h),沉淀區有效水深3 m,停留時間4 h,污泥斗容積12.1 m3。剩余污泥用65 WL60-13 -4型離心泵排除,單臺性能參數Q=60 m3/h,H=13 m,N=4 kW。采用GZG-10 .4周邊傳動刮泥機刮泥,N=0.55 kW,池底由刮板將污泥集中,池面少量上浮污泥用擋板刮入排渣口。 
    
  3.8 氣浮機
 
  
氣浮機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L×B×H=5 m×2.5 m×2.1 m,有效深度1.7 m。處理水量60 m3/h。溶氣泵50 DL12-12.5×5,N=5.5 kW,Q=12.6 m 3/h。溶氣罐NAE800.7 m,高度3 m,罐內裝填料增加氣水接觸面積。空壓機Z-0.2/10 1臺,可與污泥脫水機共用。刮渣機ZW-25,N=1.1 kW。氣浮反應區投加液體PAC,混合區安裝8個釋放器。 
    
  3.9 污泥處理單元 
    
  3.9.1 污泥濃縮池
  
  間歇式重力濃縮池1座,L×B×H=3.7 m×3.7 m×4.3 m,有效水深3.9 m。池中心進泥。經濃縮后污泥含水率95%,由污泥輸送泵輸送到污泥脫水機脫水。污泥濃縮池上清液返回集水池。 
    
  3.9.2 污泥脫水系統 
   
  污泥脫水系統包括BSD帶式壓濾機1臺、G50-1污泥輸送泵2臺(1用1備),Q=2.7~8.6 m3/h、S1218溶藥攪拌裝置1套、KCB33.3型藥液輸送泵2臺(1用1備)、JT-80靜態混合器4個、DK1000集中電柜1座和空壓機1臺(與氣浮系統共用),處理能力6 m3/h,總功率10 kW。高分子
絮凝劑在靜態混合器中與被輸送的污泥均勻混合,形成絮體后,壓濾脫水。脫水濾餅含水率75%~80%,外運作為花肥,壓濾水返回集水池。 
    
  3.10 設備間、化驗室
  
  兩層框架結構,平面尺寸為11 m×8.8 m。一層為設備間,設置氣浮池和氣浮系統、污泥濃縮池、鼓風機、二沉池剩余污泥泵、脫水機污泥輸送泵等;二層設化驗室、脫水機房、總控電柜室和值班室。值班人員在二層監控整個廢水處理系統的運轉情況,各設備采用總控室和現場兩地開停。 
    
  4 運行情況和處理效果
   
  該工程于2000年7月建成后進行工藝調試,使出水達標排放。由于肉聯廠廢水具備培養活性污泥所需的菌種和營養物,因此調試階段采用同步培養馴化活性污泥的方式,并把試運行階段融于調試階段的中后期進行,以確定*的運行條件。在污水站化驗室配備COD消解儀、溶氧儀等儀器設備,每天同步監測DO、SV、SVI、COD并控制污泥回流量和剩余污泥排放量。調試初期,曝氣時產生大量泡沫,但經過20 d的培養,曝氣池污泥生長良好時,此時A段吸附池SV達35%,泡沫逐漸下降。     
   
  5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該擴改工程為滿足肉聯廠以后生產規模的擴大,設計總處理水量為1400 m 3/d,其中400 m3/d經水解酸化池后分流至原第二期廢水處理系統,新擴建部分處理規模為1000 m3/d。改造堅持節省用地、充分利用原有建構筑物的原則,占地總面積788 m2,構筑物占地面積673.2 m2,利用率達86%。工程總投資450萬元,日常運行費用為1.60 元/m3。 

會員登錄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

請輸驗證碼

收藏該商鋪

X
該信息已收藏!
標簽: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個,單個標簽最多10個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回復您~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

在線留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京市| 巩留县| 辽源市| 佳木斯市| 满洲里市| 镇江市| 阜南县| 阜城县| 万盛区| 武汉市| 黄陵县| 沾益县| 新余市| 惠安县| 安新县| 新宁县| 西乌珠穆沁旗| 剑川县| 荣成市| 定日县| 宁德市| 梓潼县| 红河县| 贵阳市| 监利县| 饶河县| 峨边| 正宁县| 渭源县| 怀仁县| 澄城县| 伊川县| 宣武区| 福鼎市| 大渡口区| 安塞县| 林西县| 宣武区| 新乡县| 湛江市| 车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