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市場規模已經發展到每年30億~40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其中臨床生化產品占30%,免疫產品25%,血液產品8%~10%,尿液分析產品3%~5%,微生物產品2%~3%。根據專家估計未來5年,國內臨床診斷市場的年增長率高達15%~20%。
由于國內市場起步晚,產業化發展長期滯后,所以同國外公司相比,國內企業普遍規模小,品種少,發展不均衡,國內企業年銷售額超過或接近1億的診斷試劑生產企業,銷售額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的不超過10家。同時由于惡性競爭的結果,各企業的平均盈利水平都大幅度下降,從zui初的40%~50%,下降到目前的10%~20%。國內有各類診斷試劑生產企業已由zui初的300 多家減少至80 家左右。
國外也有許多公司在中國內地設銷售機構直接銷售產品,目前診斷試劑的實際銷售額約為3億元左右,占中國市場總額的10%。保守的估計,整個診斷試劑的銷售額可達157億美元,年增長率可達16.6%,新的診斷方法的涌現將進一步加快和擴展*和芯片產業的發展。
2005年,僅美國用于基因組研究的芯片銷售額將達50億美元,2010年有可能上升為40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用于疾病預防及診治和其它領域中的基因芯片,這部分基因芯片的用量預計比基因組研究還要大上百倍。僅用于癌癥檢測標志物的蛋白生物芯片2006年市值就達7億美元。
國內免疫試劑這塊,乙肝、丙肝、艾滋(試劑)的市場*名中,都基本沒有外國企業。
在國外,醫藥企業的生產和銷售是封閉式的,即自己生產的試劑只能與自己的儀器相配套,不與其他企業的兼容。國外公司的儀器都是免費使用,主要是從試劑方面實現盈利。而在中國,這方面還是開放式的,但中國遲早要走向封閉式。
試劑與儀器的配套使用,無疑將帶來更大的發展契機;而不容小覷的銷售渠道優勢,更是其利器。
醫藥企業直接與客戶接觸,難免發生利益方面的糾葛。此舉,將有助于其在這方面保持“清白之身”。據悉,全國有400家左右的一二級代理商,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網絡。
與此同時,國家政策的確立,還將給醫藥企業帶來放量式的市場機遇。據2006年9月國家*下發的《醫藥行業“十一五”發展指導意見》,現代醫藥生物技術被列為“十一五”醫藥行業發展的六大主要任務之一。未來隨著我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推進和城鎮醫保范圍的擴大,健康檢查需求將得到激發,我國診斷試劑行業將進入快速增長期,高于藥品市場增速,考慮價格因素,未來三年行業復合增長率為22%左右。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