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致病物質
*可產生多種毒素及酶。
(1)凝固酶(coagulase) *可產生游離凝固酶(free coagulase)和結合凝固酶(bound coagulase)兩種,前者分泌至菌體外,被血漿中的協同因子(cofactor)激活為*(staphylothrombin),使纖維蛋白原變為纖維蛋白,導致血漿凝固。后者結合于菌體表面不釋放,能與纖維蛋白原結合,便纖維蛋白原變為纖維蛋白而引起細菌凝聚,故又稱凝聚因子(clumping factor)。*凝固酶均為陽性,凝固酶試驗是鑒定*的重要標志。
(2)葡萄球菌溶素(staphylolysin) 致病性葡萄球菌能產生多種溶素,是損傷細胞膜的毒素。按抗原性不同分為。、日、丁、6 4種,對人致病的主要是。溶素。
(3)殺白細胞素(1eukocidin) 多數致病性葡萄球菌能產生,能攻擊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
(4)腸毒素(enterotoxin) 30%~50%*可產生腸毒素,已鑒定的有A、B、C1、C2、C3、D、E、G和H 9個血清型,均能引起食物中毒。化學本質為蛋白質,100~C 30min不被破壞。食物被產毒株葡萄球菌污染,在合適溫度下,經8~10h,即可產生大量的腸毒素。
(5)剝脫毒素(exfoliatin) 主要由噬菌體Ⅱ群*產生。可引起燙傷樣皮膚綜合征(剝脫性皮炎),多見于新生兒及免疫功能低下者。
(6)毒性休克綜合征毒素—1(toxic shock syndrometoxin—1,TSST—1) 由噬菌體I群*產生。可引起機體發熱、多個器官系統的功能紊亂或毒性休克綜合征。
此外,*還產生纖維蛋白溶酶、耐熱核酸酶、透明質酸酶和脂酶等多種與細菌的擴散和組織損傷有關的物質。
2.所致疾病
(1)侵襲性疾病 主要引起化膿性感染。可經多種途徑侵入機體,引起局部組織、內臟器官或全身性化膿感染。局部感染如癤、癰、甲溝炎、麥粒腫、蜂窩織炎、傷口化膿等;內臟器官感染如中耳炎、肺炎、腦膜炎、心內膜炎等;全身感染如敗血癥、膿毒血癥等。
(2)毒素性疾病 有食物中毒、假膜性腸炎、燙傷樣皮膚綜合征和毒性休克綜合征等。
3.免疫性
人對*有一定天然免疫力。當機體皮膚黏膜損傷或機體抵抗力下降時才易引起感染。病后能獲得一定免疫力,但作用不強、且不持久,可再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