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介紹】
【詳細說明】
橫河AAI543-S00模擬量輸出模塊
DCS教程
DCS從1975年問世以來,大約有三次比較大的變革,七十年代操作站的硬件、操作系統、監視軟件都是的,由各DCS廠家自己開發的,也沒有動態流程圖,通訊網絡基本上都是輪詢方式的;八十年代就不一樣了,通訊網絡較多使用令牌方式;九十年代操作站出現了通用系統,九十年代末通訊網絡有部份遵守TCP/IP協議,有的開始采用以太網。總的來看,變化主要體現在I/O板、操作站和通訊網絡。控制器相對來講變化要小一些。操作站主要表現在由機變化到通用機,如PC機和小型機的應用。但是目前它的操作系統一般采用UNIX,也有小系統采用NT,相比較來看UNIX的穩定性要好一些,NT則有死機現象。I/O板主要體現在現場總線的引入DCS系統。
從理論上講,一個DCS系統可以應用于各種行業,但是各行業有它的特殊性,所以DCS也就出現了不同的分支,有時也由于DCS廠家技術人員工藝知識的局限性而引起,如HONEYWELL公司對石化比較熟悉,其產品在石化行業應用較多,而BAILEY的產品則在電力行業應用比較普遍。用戶在選擇DCS的時候主要是要注意其技術人員是否對該生產工藝比較熟悉;然后要看該系統適用于多大規模,比如NT操作系統的就適應于較小規模的系統;zui后是價格,不同的組合價格會有較大的差異,而國產的DCS系統價格比進口的DCS至少要低一半,算上備品備件則要低得更多。 DCS由四部份組成:I/O板、控制器、操作站、通訊網絡。I/O板和控制器上各DCS廠家的技術水平都相差不遠,如果說有些差別的話是控制器內的算法有多有少,算法的組合有些不一樣,I/O板的差別在于有的有智能,有些沒有,但是控制器讀取所有I/O數據必須在一秒鐘內完成一個循環;操作站差別比較大,主要差別是選用PC機還是選用小型機、采用UNIX還是采用NT操作系統、采用的還是通用的監視軟件,操作系統和監視軟件配合比較好時可以減少死機現象;差別zui大的是通訊網絡,zui差的是輪詢方式,的是例外報告方式,根據我們的實驗,其速度要相差七八倍AAI543-S00。
DCS系統包括三大部分:帶I/O部件的控制器、通訊網絡和人機接口。人機接口包括操作站、工程師站和歷史站。控制器I/O部件和生產過程相聯接,操作站和人相,通訊網絡把這兩部分聯成系統。所以操作站是DCS的重要組成部分,工程師站給控制器和操作站組態,歷史站記錄生產過程的歷史數據。zui近幾年開發的人機界面還有動態數據服務器。
一個DCS系統控制器和I/O部件通常可以運行16-20年,而操作站因為有活動部件,所以比較容易損壞,如:硬盤、鍵盤、CRT、軟驅等,運行6-8年后出現故障的概率就比較大,所以在DCS運行過程中,操作站更新的情況比較多AAI543-S00。
DCS的控制器的變化較小。其變化表現在控制算法的安排、控制算法的多少,存取的 I/O點數的多少和內存的大小等,操作系統一般都是的。操作站的變化就很大,八十年代以前的操作站,一般沒有硬盤及動態流程圖,能顯示的標簽數比較少,例如500個標簽(標簽指的是AI、DI、回路、開關量的邏輯關系等),八十年代出現了能顯示5000個標簽的操作站,九十年代出現了能顯示30000個標簽的操作站。同時,也出現了在微軟的NT通用平臺上運行的通用顯示軟件。開始,通用軟件只在PLC的操作站上使用,后來也逐漸應用在DCS上。它的標簽量可以達到10000個,甚至更多AAI543-S00。
DCS操作站發展的過程(以BAILEY的操作站為例)如下:
一.八十年代初,N90的操作站是OIU系列,當時是無硬盤、無動態流程圖的,標簽量500。后來增加了硬盤和流程圖,標簽量1400-5000點。八十年代中期推出了MCS系列,標簽量10000,特別是MCS PULS,它是SCSI接口,可以有30000個標簽點,當時在DCS市場上處于地位。1986年,BAILEY產品占世界DCS市場的1/3。到1988年,共有8500套在世界各國運轉。到了90年代,DCS市場爭奪激烈,BAILEY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銷售方面都不象80年代那樣光輝。于是BAILEY公司欲通過購買FISCHER&PORTER、HARTMANN&BRAUN等公司銷售他們的系統來重鑄輝煌AAI543-S00。
BAILEY的控制器和通訊網絡都比較好,但在操作站上面,不能與競爭者相比,BAILEY的操作站是以WINDOWS NT、通用微機為基礎的Conductor NT。實際上,該操作站不是為INFI-90開發的,它是FISCHER-PORTER的系統6的操作站,用它的監控軟件嵌入和INFI-90通訊的驅動軟件而成。由于銷售量不大,磨合的機會少,問題比較多,死機現象嚴重。OIS40系列的操作站運行在DEC的VMS平臺上。實際上,它仍然是在MCS操作站的MTOS操作系統平臺上,開發了一個與VMS通訊的驅動軟件,因為80年代的OIU和MCS在80年代末都已經停止銷售。BAILEY只賣OIS20系列和OIS40系列。
OIS20系列是90年代初推向市場的,它本質上是MCS,但它們能與INFI-90通訊.它的開發、制造成本都比較低,性能也比較好。OIS20系列的輔站不是用網絡來傳輸信息的,只是在主站上多加了1塊顯卡來實現輔站。后來因維護成本很高,硬盤和軟驅都難以買到,用戶反映不好。
繼OIS20系列,BAILEY公司推出了OIS41、OIS42,在操作站之間增加了以太網卡,組成后門網絡,可以實現打印機共享。把圖形傳給不同主站的能力也有所增強,也給用戶提供了開發打印系統的空間,這是后話。由于OIS40、OIS41、OIS42主機性能較差,所以操作站的性能提高不明顯。直到OIS43 Alpha芯片的出現,性能才得到提高。同時,加拿大BAILEY公司開發了PCV,它是以PC為基礎的操作站,采用QNX操作系統。因為它的標簽量較少,價格低廉,運行穩定,故適用于小系統的使用,這就是BAILEY的OIS10系列,版本5以前,只有文本沒有圖形。版本5以后既有文本也有圖形。OIS11操作站后門之間用ARCNET聯網。OIS12既可用ARCNET也可用以太網聯網。
由于OIS40系列軟件結構復雜,故價格較高,更重要的一點是DEC公司被COMPAQ公司兼并,Alpha機255/233停止生產,這給BAILEY公司和用戶無疑是雪上加霜。
二.八十年代中期,因為PLC操作站的開發都不太成功,一些軟件公司就開發了通用的監控軟件,且很快就被PLC制造廠家所采用。如:FIX、INTOUCH、ONSPEC等(一共有上百種),由于市場前景較好,所以軟件開發商又開發了許多PLC的驅動軟件。到了九十年代,又開發了DCS的驅動軟件。zui早采用通用工控監控軟件的是MOORE公司的APEC系統,它既可以用INTOUCH也可用FIX。由于INFI-90系統在九十年代一直沒有推出比較優秀的操作站,故PREVISE公司推出了OPsCon操作站。
OPsCon操作站運行在PC硬件平臺,NT操作系統下,把FIX作為監控軟件,并開發了能與多種DCS通訊的對應驅動軟件,標簽量為10000個。因為FIX軟件在世界各地已經銷售了90000套,它與各種PLC、DCS和NT系統磨合較好,這種操作站可以運用在多種PLC、DCS操作站上。在INFI-90系統上應用已經有幾千臺。如:新西蘭的一家造紙廠,原來已經運行有CONDUCT NT,后來還是改用OPsCon。
相關產品
- AIP827
- AAI543-S00 S1
- ALE111-S00模塊
- ALF111-S00通迅模塊
- ALP111-S00通信模塊
- ALR121-S00模塊
- ADV569-P00圖
- ADV869-P00輸入輸出模塊
- ADV159-P00
- ADR541-P00/C4S70
- ADR541-P00
- ADV157-S01
- ADV142-P00
- ADV151-P00/D5A00
- AAP149-S01模塊
- AAP849-S00
- AAV542-S00
- AAT141-S00 AAT141-S00橫河
- AAI543-S00
- AAI143-H00
- AAP135-S00
- AAI835-S03
- UT150-AN現貨
- UT150-VN/RS
- UT150-AA/RS
- UT150-VA調節器
- UT150-VR/AL
- UT150-RNUT150-RN調節器
- CP451-10模塊
- AMM32TJ模塊AMM32TJ模塊
- AMM32CJAMM32CJ變換器模塊
- AMM32CAMM32C輸入卡
- AMM32T模塊AMM32T模塊
- AMN52插件箱AMN52插件箱
- AMN51模塊箱AMN51模塊箱
- AMM25C模塊AMM25C輸入模塊
- AMM22C模塊
- AMM22TAMM22T(AMM22T)
- AMM22MAMM22M AMM22M商家 AMM22M價格
- AMM22TJAMM22TJ(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