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結合即時診斷 開拓百億美元大市場
我們正處于一個“云端時代”。云計算被認為是繼個人計算機變革、互聯網變革之后的第三次科技浪潮。它與各行業的結合正加速行業變革,比如說云醫療。
隨著醫療行業發展,診斷也日新月異。傳統的檢測診斷,需要在檢測中心、實驗室、大型儀器分析后獲得檢測結果。相比于即時檢驗的簡便、快速、及低成本,它們相形見絀。即時診斷正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青睞,尤其是在廣大社區及未來的農村。
然而,如何將即時診斷產品檢測結果判讀準確和規范、實現數據的快速處理以及以患者為中心信息的共享、流動與智能運用,依然挑戰多多。
張賀秋指出,首先需要規范云計算數據采集。行業內部必須統一制定國家標準,對全部診斷試劑實行認證制,對合格試劑配發*的二維碼許可證。利用二維碼大長度可加密特點,做到每支試劑的二維碼不一樣,難造假,*杜絕假冒試劑的使用,這樣對行業發展才會有利。與此同時,采集的數據如何滿足即時性、真實性、有效性、方便性和低成本要求?
關于國內是否有企業開展這方面的結合?張賀秋表示,發達國家在疾病監測已有這類平臺。國內已有企業將即時診斷與云計算結合,研發檢測試劑與軟件及相應采集設備。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在線檢測直報平臺也正在建設之中。
張賀秋認為,云計算與即時診斷產品二維碼在行業應用中大面積推廣,將帶來革命性進步,行業走向規范化發展的道路。
來自Kalorama Information的預測稱,到2021年即時診斷市場規模將達到346億美元。筆者認為這一規模被低估了,它沒有充分考慮到新科技交叉所帶來的商業模式的變革。即時診斷正完成是從中心實驗室到家里或床邊的空間轉變,云計算是在家中獲取高性能計算和高質量服務的途徑。兩者結合的背后,其價值提升與實現的關鍵是醫生。讓醫生融入到這種結合中來,現有醫療模式將會更加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