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血清必須貯存于–20 ~ -70 oC,若存放于4 oC,請勿超過一個月。如果一次無法用完一 瓶,可將40~45 ml 分裝于無菌50 ml 離心管中,由于血清結凍時體積會增加約10 %, 必須預留此膨脹體積之空間,否則易發生污染或容器凍裂之情形。
2. 一般廠商提供之血清為無菌,不需再無菌過濾。若發現血清有許多懸浮物,則可將血清加 入培養基內一起過濾,勿直接過濾血清。
3. 瓶裝(500ml) 血清解凍步驟(逐步解凍法): -20 oC 或–70 oC 至4 oC 冰箱溶解一天,至室 溫下全溶后再分裝,一般以50 ml 無菌離心管可分裝40~45 ml。在溶解過程中須規則搖晃均勻(小心勿造成氣泡),使溫度與成分均一,減少沈淀的發生。勿直接由–20 oC 直接 至37 oC 解凍,因溫度改變太大,容易造成蛋白質凝結而發生沈淀。
4. heat-inactivation 是指56 oC, 30 分鐘加熱已*解凍之血清。加熱過程中須規則搖晃均勻。此熱處理之目的是使血清中之補體成份(complement) 去活化。除非必須,一般不建 議作此熱處理,因為會造成沈淀物之顯著增多,且會影響血清之品質。補體參與之反應有: cytolytic activities, contraction of smooth muscle, release of histamine from mast cells and plaets, enhanced phagocytosis, chemotaxis andactivation of lymphocytic and macrophage cell type。
5. 勿將血清置于37 oC 太久,若在37 oC 放置太久,血清會變得混濁,同時血清中許多較不穩定之成份亦會因此受到破壞,而影響血清之品質。
6. 血清之沈淀物
6.1. 凝絮物:發生之原因有許多種,但普遍之原因是血清中之脂蛋白(lipoprotein) 變性 及解凍后血清中存在之血纖維蛋白(fibrin) 造成,這些凝絮沈淀物不會影響血清本 身之品質。若欲減少這些凝絮沈淀物,可用離心3000 rpm, 5 min 去除,或離心后上 清液可以加入培養基中一起過濾。不建議用過濾步驟去除這些凝絮沈淀物,因為會阻塞過濾膜。
6.2. 顯微鏡下觀察之“小黑點”:通常經過熱處理之血清,沈淀物的形成會顯著的增多。 有些沈淀物在顯微鏡下觀察像是“小黑點”,常會誤認為血清遭受污染,而將血清放在37 oC 中欲培養此“微生物“,但在37 oC 環境下,又會使此沈淀物增多,更會誤認為微生物之增殖,但以培養細菌之培養基檢測,又沒有污染。一般而言,此 小黑點應不會影響細胞之生長,但若懷疑此血清之品質,應立即停用,更換另一批 號的血清。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