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區域農田數據圖層中,大多只有氣象圖、地形圖等傳統的自然環境數據,這些數據不能對精確的水利規劃提供基礎。大家都了解,如果一個區域內的氣候條件差別不大,風量、雨量量差不多,照度與蒸騰量一致,但是就在這樣的條件下,不同的地塊卻顯現出旱澇不同的狀況,這種現象本質是因為山川河流、地質條件等方面的差異造成的,如果能找出并且量化這些差異數據,才能夠為精準水利規劃提供數據基礎。
一、系統功能
河南省周口市大田種植監控系統以的傳感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以及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為基礎,由監測預警系統、無線傳輸系統、智能控制系統及軟件平臺構成,通過對監測區域的土壤資源、水資源、氣候信息及農情信息(苗情、墑情、蟲情、災情)等進行統一化監控與管理,構建以標準體系、評價體系、預警體系和科學指導體系為主的網絡化、一體化監管平臺。真正做到了大田種植長期監測、及時預警、信息共享、遠程控制,最終實現改善產量品質、節水節肥、綠色種植的目的。
大田種植監控系統可以將各相對孤立的信息節點進行連通,從而達到信息的上傳下達,政府部門可實現以市、縣、鄉、村、場為基點的信息統一管理與分析,為政府部門宏觀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二、系統構架
農業大田信息采集系統分為土壤墑情采集和環境氣象采集兩部分:
1、土壤墑情采集
通過選用昆侖海岸品牌的JZH系列土壤溫度、土壤溫度、光照等無線傳感器采集信息可以及時掌握小麥生長情況,當小麥因這些因素生長受限,用戶可快速反應,采取應急措施,所有JZH系列無線傳感器將采集的現場數據以zigbee方式傳輸給物聯網網關(KL-H1100),物聯網網關(KL-H1100)以3G、4G或者以太網的方式上傳至監控平臺,所有無線傳感器采用電池供電方式,太陽能供電系統為物聯網網關供電,解決野外現場無法提供電源的問題。
【無線土壤墑情站現場圖片】
2、現場氣象信息采集
使用溫濕度、雨量、風速、風向、光照度、二氧化碳、氣壓傳感器可收集大量氣象信息,當這些信息超出正常值范圍,用戶可及時采取防范措施,減輕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
【小型氣象站現場圖】
從大數據的縱向應用過程(獲取、存儲、挖掘、分析)來看,農業物聯網是農業數據獲取過程中的底層支撐,有了這些大數據的基礎,通過數據挖掘應用,并同農業領域的相關科學研究相結合,可以為農業科研、政府決策、涉農企業發展等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