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結晶器的介紹
真空式結晶器與蒸發式結晶器的區別是前者真空度更高,要求操作溫度下的飽和蒸汽壓()與該溫度下溶液的總蒸汽分壓相等。操作溫度一般都要低于大氣溫度或者是接近氣溫。真空式結晶器的原料溶液多半是靠裝置外部的加熱器預熱,然后注入結晶器。當進入真空蒸發器后,立即發生閃蒸效應,瞬間即可把蒸汽抽走,隨后就開始繼續降溫過程,當達到穩定狀態后,溶液的溫度與飽和蒸汽壓力相平衡。因此真空結晶器既有蒸發效應又有制冷的效應,也就是同時起到移去溶劑與冷卻溶液的作用。溶液變化沿著溶液濃縮與冷卻的兩個方向前進,迅速接近介穩區。
真空結晶器一般沒有加熱器或者冷卻器,避免了在復雜的表面換熱器上析出結晶,防止了因結垢降 低換熱能力等現象,延長了換熱器的使用周期。溶液的蒸發、降溫在蒸發室的沸騰液面上進行,這樣也就不存在結垢問題。但是,在蒸發室閃急蒸發時,沸騰界面上的霧滴飛濺是很嚴重的,仍然要黏結在蒸發室器壁上形成晶垢。需要在蒸發室的頂部附加一周向器壁噴灑的特殊洗滌噴管或洗水溢流環,在生產過程中定期地用清水清洗,以避免蒸發器截面逐漸縮小而帶來的生產能力下降,且可以在不中斷生產而得到清洗的效果。
結晶室根據物料不同可以設定為OSLO型、DTB型或普通的蒸發器分離室型,這就與FC型結晶器相同了。
暫無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