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BR操作人員必須熟練掌握膜-生物反應器工藝原理,熟悉本期工程設計池容、流量、負荷等工藝參數。
二、正確調整MBR工程進水量,觀察池內水位是否處于工作水位范圍內,不得低于或高于工作水位。
三、按照相應安全操作規程,正確操作MBR池內水下攪拌器、推流器、內回流泵(PP泵)、調節堰門和閘門。
四、根據進水水質、污染物濃度、各池活性污泥濃度確定內回流泵(PP泵)開啟數量,控制各段的回流比;按照工藝要求,調節厭氧池(DO<0.2mg/L)、缺氧池(DO<0.5mg/L)、好氧池(DO>1.5mg/L)、膜池(DO<2.0mg/L)各區段的溶解氧范圍。
應根據好氧區溶解氧值調節各空氣管段的閥門開度,調節溶解氧值,同時調節對應鼓風機的進氣導葉角度,調節風量。根據池內液位變化和風壓變化,調節鼓風機出口導葉角度,調節供氣壓力。同時,注意防止湍振。
五、根據混合液污泥沉降比、混合液污泥濃度及氮磷處理效果,調整各段回流泵的開啟數量,缺氧至厭氧回流比R1為200%;好氧至缺氧回流比R2為350%;膜池至好氧回流比R3為500%。根據進水量、水質及膜池污泥濃度確定剩余污泥的排放量,保持膜池內污泥濃度穩定和均勻。根據各厭氧和缺氧區溶解氧和ORP、MLSS數值,調節回流比,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六、應經常觀察活性污泥生物相、上清液透明度、污泥顏色、狀態、氣味等,并定時測試和計算反映污泥特性的有關項目,包括SV30、SVI、混合液過濾性等。
七、因水溫、水質或系統運行方式的變化而引起的污泥顏色變化、污泥上浮、表面泡沫、上清液渾濁、過濾性變差等異常現象,應分析原因,并針對具體情況,調整系統運行工況,采取適當措施恢復正常。
八、當進水水溫過低時,應采取適當延長曝氣時間、提高污泥濃度、增加泥齡或其他方法,保證污水的處理效果。
九、調節膜池鼓風機的風量,保持每個膜組器吹掃風量在450Nm3/個。小時以上,并通過調節供氣干管和軟管的閥門,保證各池和各膜組器曝氣的均勻性。
如果膜組器曝氣不均勻或供氣停止,則必須停止該膜組器或廊道的產水。
十、遇雨、雪天氣,應及時清除池走道上的積水或冰雪。
十一、池內產生泡沫和浮渣溢到走廊時,上池工作應注意防滑。
十二、拆卸、吊裝膜組器時,應嚴格按照相關規程進行,保證人員和物品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