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2日下午,福田區召開規范小區給排水管理暨預防水環境污染專題工作會議,決定在福田推廣化糞池數字化應用和糞渣綜合利用模式,促成城市化糞池由“被動清掏”向“計劃清掏”的轉變,杜絕二次污染。此舉將有利于資源的循環利用和城區宜居水平的整體提升,進一步保護環境衛生和市容市貌。
據福田區環境保護和水務局(以下簡稱環水局)局長陳慧明介紹,近年來,福田區在環境保護、低碳發展方面成績顯著:2011年7月,該區被國家環保部授予了“國家生態區”的稱號。但轄區整體環境質量仍有待改善,特別是水環境方面,河流水質均為劣V類,氨氮、總磷等指標主要來源于生活污水。專題會議的召開旨在規范小區給排水管理,預防水環境污染。推行化糞池數字化管理成為會議的重要議題之一。
據介紹,福田區推廣化糞池數字化管理工作將以福田物業管轄下的全海花園為試點,在該小區內推行化糞池數字化管理和糞渣循環利用試點項目,采用車載就地處理方式,減少糞渣糞液運輸過程的二次污染,促進車載糞便處理設備實現資源化利用,糞液經消毒處理后回流化糞池,不僅可減少COD、BOD等有機污染物的排放,還減輕了污水管網的運行負荷。福田區環水局鼓勵實行糞渣循環利用,將大部分糞渣轉換為有機肥,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化糞池業主單位和管理者必須提高對化糞池運行的狀態維護、風險防范的監督和管理水平,加強對化糞池的監控,有效預警堵塞、漫溢等問題。結合國內外的成功經驗,福田區環水局、區住建局擬在全區推廣化糞池數字化應用和糞渣綜合利用模式,提高福田區化糞池規范管理水平。同時,區住建局還考慮把化糞池管理水平納入物業管理“評優評先”標準。
目前,深圳市化糞池清掏行業管理還比較混亂,特別是吸糞車存在亂排放的問題,通常是車開到哪里,糞水就滴在哪里。為降低成本,經常出現將糞渣偷偷排入城市雨水管網、河流、人煙稀少地區的河灘等現象,使河流、綠地和道路臭氣熏天,不僅給相關部門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也給社會的治污工作帶來了不便,嚴重影響市容環境衛生、公共衛生安全和市民的身心健康。為此,福田區相關職能部門下一步將加大對吸糞車偷排的查處力度,并提出了建議,希望對偷排行為“亮紅牌”,吊銷偷排車輛的運營資質。
局長陳慧明說,目前福田區二次供水單位存在的問題較多,主要包括老住宅區的許多地下水池距離滲水池、垃圾堆、污水管、廁所等污染源近,位置選擇不夠合理;部分水箱內部管件老化,沒有及時更新,管件生銹后污染了水質;管路系統布局不適當,進出水管的位置不合適,極易形成死水區;部分水池入孔蓋板沒有*密封、加鎖,易引發水質污染;一些二次供水池內的消防用水和生活用水未分開,水量大、循環慢,極易產生細菌;二次供水系統管理不夠完善,部分用戶未定期進行水質檢驗、清洗、消毒等工作。
為此,根據《深圳經濟特區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管理規定》,區環水局將在年內加強二次供水檢查、監督等工作,以保證飲用水水質。同時該局還要求各二次供水單做好定期消毒和水質檢驗等整改,對違反《深圳經濟特區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管理規定》的單位,將依法予以處理。明年,小區防污還將被納入福田區重點督查內容。
福田區委區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尤其是水環境質量的提升,這是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區的一項重要內容。區委要求全區各部門迅速行動,抓好落實,進一步推進“正本清源”,做好物業小區排水管網清源改造工程,積極開展排水達標小區創建工作,持續深入建設節水型城區,深入開展整治水務違法行為。同時,要求化糞池業主單位和管理者提高規范化管理水平,按要求做好清理維護,保證給排水達標,避免造成二次污染,鼓勵實行糞渣循環利用。加強二次供水的定期消毒和水質檢驗工作,全力保障供水安全。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