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氧反應器在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你知道啟動它時我們都需要主要些什么事情嗎?
1、厭氧反應器投入使用前,必須進行充水試驗和氣密性試驗。充水試驗要求不漏水,氣密性試驗要求水池加壓至350mm水柱,穩定15分鐘后壓降小于100mm水柱,并且在厭氧污泥的培養馴化前,應進行氮氣吹掃。
2、厭氧活性污泥應從處理類似污水的運行中的厭氧處理設施中獲取,或從河流、湖泊、沼澤、市政下水道、污水收集站等厭氧環境中的污泥中獲取,甚至可以用好氧活性污泥法的剩余污泥進行轉化培養,但時間較長。

3、由于微生物增殖緩慢,反應器一般需要較長的啟動時間。若能接種大量厭氧污泥,可縮短啟動時間。一般接種污泥量應達到反應器容積的10%-9%,保存價值取決于接種污泥的來源。接種量越大,啟動時間越短。如果接種的污泥中含有大量甲烷菌,效果會更好。
4、使用中溫消解或高溫消解時,升溫速度越慢越好,不得超過1℃/h。同時,當廢水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較多,堿性緩沖物質缺乏時,需要加入一部分堿源,并嚴格控制反應器內的pH值在6.8~7.8之間。
5、啟動時的初始有機負荷與厭氧處理方法、待處理廢水性質、溫度等工藝條件及接種污泥性質有關。一般從較低的負荷開始,然后逐漸增加負荷,完成出發過程。
6、厭氧反應器出水帶一定的回流返回反應器,可以回收出水中部分流失的污泥和緩沖物質,平衡反應器內水的pH值價值。附裝式反應裝置由于填料有一定的截留作用,一般不需要回流出水;而懸浮生長式反應裝置啟動時易流失污泥,出水可適當回流。
7、縣浮式反應器,可加入粉狀無煙煤、簽名書水礫石、粉狀活性炭或絮凝劑,促進污泥的造粒。
8、啟動初期,水力負碼太高,可能造成大量污泥流失,而水力負荷過低,不利于厭氧污泥的篩分。一般在初始啟動階段選擇較低的水力負荷,然后在幾周后緩慢而穩定地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