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池的水絕大部分是自來水,自來水管道輸送過程中,受到管道的污染,很多泳池是露天的,每天有大量的泳客下水游泳,人的皮膚會給水中帶來許多的細菌和病毒,再加之空氣中的塵埃也容易落入游泳池中,泳池水細菌超標容易導致眼結膜發炎,癥狀就是人們常見的“紅眼”,細菌超標或致腹瀉,重金屬污染,可能導致人體中毒,泳池氯含量過高或引發運動型哮喘,氯對人體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對上呼吸道粘膜的強烈刺激,可引起呼吸道感染,因此游泳池的水必須進行凈化處理,才能保證泳客的身體健康。
游泳池水處理主要可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為物理過程,另一部分為化學過程,這兩個過程在游泳池水處理過程中缺一不可:
1、物理過程是游泳池水通過循環水處理設備的過濾作用使池水得到凈化。
2、化學過程是指在池水循環的同時加入化學藥劑對其進行消毒、絮凝、除藻等處理,再通過物理過程的作用使池水清潔又衛生。
只有這兩個過程同時進行,才能保證池水的水質達到標準,并通過衛生防疫部門的檢驗。
如今,用于游泳池水處理的設備有很多,從功能和款式上進行分類,比較常見的游泳池水處理設備有兩種,分別是:
1、傳統式游泳池凈水設備:這種游泳池水處理設備出現時間早,在技術上較為傳統,是早期在游泳池中常用設備。之所以叫傳統式游泳池凈水設備,并不是說它的設計傳統功能落后,相反地傳統式傳統式游泳池凈水設備在多個方面都比掛壁式泳池設備更有優勢,甚至可以滿足更多不同消費者的應用需求。
2、掛壁式泳池過濾設備:相比于傳統式游泳池凈水設備,壁掛式游泳池水處理設備出現時間較晚,在結構上設計的更為科學新穎,在某些方面可以滿足更高的使用。由于是掛壁式的結構,所以在使用的時候不需要占用太多空間,更加節省場地,這對空間要求比較高的泳池來說十分適用。
游泳池水處理設備選型要求:游泳池和水上游樂池工程設計中,設備、儀表、管材(含管件),器件<含附件>和化學藥品等的選用,應遵守下列原則:
1、國產及合資產品,應符合我國現行的有關“產品標準”的質量要求。
2、國外產品,應有該產品生產國主管部門的認可證和我國產品主管部門對其產品質量的檢測證明。
游泳池水處理的幾大要點說明:
1、正常開放的泳池,為了保證水質及泳客的身體健康,應每天投放消毒,如泳客特別多時,應分兩次加消毒。保證有足夠的消毒,細菌才不會超標。
2、每日分幾個時間段分別檢驗水質的pH值及余氯情況。(標準的游離性余氯為0.3-0.5mg/L,pH值為7.0-7.8)
3、水質開始渾濁,達不到標準時,可按下列程序投藥:1、加消毒;2、調節PH值 ;3、下沉淀藥; 4、吸污。
4、如池水發綠,證明有藻類繁殖,可先加硫酸銅或科瑞德殺藻劑(加倍下)。再按上述步驟進行處理,其中消毒按雙倍的量投加。
5、往游泳池投放聚鋁之前,要注意先往桶中加一定量的水然后再加聚鋁,并且注意在加聚鋁途中要不斷攪拌,否則聚鋁容易形成塊狀。
6、在下雨天或天氣炎熱泳客較多時,每隔7-10天進行一下消毒的沖激性處理(也就是下雙倍的消毒),因為這種時候消毒不一定能保持其濃度,而且每天都下相同的藥量時,細菌也有一定的適應性,當我們突然加大消毒濃度時,可消毒得更*一些,這樣更有利于維護水質。
7、碰到下雨天氣,應特別注意池水變化,因為城市空氣污染嚴重,下的是酸雨,而且夾雜有細菌,容易引起池水變化,應隨時測定余氯、pH值變化。及時補加消毒、pH調節劑,以保證池水不變。
8、復效清消毒粒用水充分混合后應立即使用,并要在4小時內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