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院污水處理設備處理標準,醫院污水經處理與消毒后,應達到下列標準,連續三次各取樣500毫升進行檢驗,不得檢出腸道致病菌和結核桿菌。總腸菌群數每升不得于500個。當采用氯化法消毒時,接觸時間和接觸池出水中的余氯含量,應符合表2·02的要求。污水處理構筑物中的污泥,經過無害化處理,污泥排放時應達到下列標準。蛔蟲卵死亡率于95%;二、糞腸菌值不小于10-2;三、每10克污泥(原檢樣中),不得檢出腸道致病菌和結核桿菌。當污泥采用溫堆肥法進行無害化處理時,堆肥的溫度于50℃,并應持續5天以上。無上、下水道設備或集中式污水處理構筑物的醫院,對有傳染性的糞便,進行單獨消毒或其它無害化處理。2.0.6條醫院污水經處理和消毒后,其所含的污染物質與有害物質的含量應符合現行的有關標準的要求。標準,標準對醫院產生的污水、廢氣和污泥進行了面控制,在強調對含病原體污水的消毒效果的同時,兼顧生態環境安。在生物指標上,標準對排入下水道與排入水體的醫院污水提出不同要求。標準嚴格區分醫院性質,同時根據污水去向分為兩個等級,并在原有標準基礎上提出嚴格的控制各級指標。標準考慮了消毒效果和生態安性問題,針對不同性質醫院及污水去向對消毒時間和余氯量作了明確規定,嚴格了余氯標準的上限。
衛生院污水處理設備設備特點,該設備埋于地下地表面積可以作為綠化用地,為醫院節省占地面積。污水一體化設備采用耐腐蝕、抗氧化材質制成,使用長,為醫院節省費用。生物接觸氧化池結合層層過濾、消毒裝置,污水處理效果,解決病菌傳播困擾。此設備脫臭效果、產生的污泥量小,不會給環境造成其他污染危害。自動控制系統,安裝損壞報警系統,無需人工看管,節省勞動力投入。
衛生院污水處理設備采用的生物處理工藝,在總結外生活廢水處理裝置的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科研和工程實踐,設計出一種可地埋設置的成套有機廢水處理裝置,集去除BOD5、COD、NH3-N于一身,具有性能、處理效果、投資省、自動化、維護操作方便、不占地表面積、不需蓋房、不需采暖保溫等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