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型可見分光光度計的發展:
分光光度法在分析領域中的應用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至今仍是應用廣泛的分析方法之一。隨著分光元器件及分光技術、檢測器件與檢測技術、大規模集成制造技術等的發展,以及單片機、微處理器、計算機和DSP技術的廣泛應用,分光光度計的性能指標不斷提高,并向自動化、智能化、高速化和小型化等方向發展。
在分光元器件方面,經歷了棱鏡、機刻光柵和全息光柵的過程,商品化的全息閃耀光柵已迅速取代一般刻劃光柵。在儀器控制方面,隨著單片機、微處理器的出現以及軟硬件技術的結合,從早期的人工控制進步到了自動控制。在顯示、記錄與繪圖方面,早期采用表頭(電位計)指示、繪圖儀繪圖,后來用數字電壓表數字顯示,如今更多地采用液晶屏幕或計算機屏幕顯示。在檢測器方面,早期使用光電池、光電管,后來更普遍地使用光電倍增管甚至光電二極管陣列。陣列型檢測器和凹面光柵的聯合應用,使儀器的測量速度發生了質的飛躍,且性能更加穩定可靠,受到儀器用戶的青睞。
儀器的軟件功能可以極大地提升儀器的使用性能和價值,現代掃描型可見分光光度計生產廠商都非常重視儀器配套軟件的開發。除了儀器控制軟件和通用數據分析處理軟件外,很多儀器針對不同行業應用開發了分析軟件,給儀器使用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掃描型可見分光光度計有著較長的歷史,其主要理論框架早已建立,制作技術相對成熟。但構成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光、機、電、算等任何一方面的新技術都可能再推動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整體性能的進步。在追求準確、快速、可靠的同時,小型化、智能化、在線化、網絡化成為了現代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