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g次氯酸鈉發生器批發廠家
次氯酸鈉發生器可謂是一種較為流行的水處理消毒殺菌設備,主要用于生活飲用水、醫院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消毒處理,同時也用于食品器具、蔬菜、水果等消毒。像其他設備一樣,用戶在使用它的過程中要具備一定的操作常識:
次氯酸鈉發生器
1.本設備在運行前應檢查各部位接管的密封性和各閥門的開閉狀態,應特別注意背后排氫口的接管是否暢通的導入室外,嚴禁直接排在設備間內。
2、在日常的使用過程中,由于部分地區的水中鈣元素和鐵離子的含量較高,此時在電解的過程中就會出現CACO3,Fe(oH)3等雜質,這些雜質在水中可能會造成陰陽極的短路甚至會擊穿電極。所以,用戶要根據自己當地的水質情況,定期清理設備,保持設備的清潔,避免雜質的堆積。
3、次氯酸鈉發生器在安裝的過程中應該安裝在通風環境好、光線充足的室內,并且周圍保持整潔,不能有雜物堆放。排氫管道應放置在室外,并且周圍避免明火或其他火源的出現,室內嚴禁煙火。
4、嚴禁在冷卻水斷水狀態下啟動直流電源,嚴禁在直流電源給電進行電解的同時,抽空循環槽鹽液。
5、次氯酸鈉發生器在安裝及使用過程中嚴禁沖擊、敲打、注意保護陽極涂層,不要碰傷。
6、在安裝和使用過程中要注意發生器的正負極至整流器的正負極的接線,不允許接錯,否則將嚴重影響電極管的使用壽命。
7、在清洗次氯酸鈉發生器用鈦陽極時,一定要輕拿輕放,清洗時要用毛刷輕輕的掃去表面的污垢,避免用尖銳的利器刮蹭,避免傷害鈦陽極的表面涂層。
8、設備在運行二十個小時后就要停機檢查,將設備的鹽水閥關閉,將電解槽內的lv氣排空,并打開沖洗閥門進行沖洗。沖洗完畢后關閉沖洗閥并且排空,打開鹽水伐,做好設備的啟動準備工作。
9、在設備進行電解反應過程中,有效的氯含量應該保持在百分之一以內,這是因為如果氯含量太高不僅會影響處理的反應結果,同時也會影響電極的使用壽命。
10、設備在運行的過程中要經常觀察設備的點解電流與電壓是否在規定的范圍內。及時的檢測鹽酸液與冷卻水的流通情況,防止堵塞的情況發生。
北極星環保網訊:目前對光催化氧化去除工業廢水高濃度難降解有機物(如染料)進行了大量研究,但就其去除水源水中低濃度有機污染物的研究較少。本文回顧了光催化氧化技術的發展過程,介紹了光催化氧化的作用原理,簡要分析了光催化劑及改性研究的主要方向。
認為低濃度有機污染物的難生化降解及成分結構更復雜,對飲水安全造成*影響,將其分為天然有機污染物(主要為腐殖質)和人工合成有機污染物(包括nong藥、抗生素等)兩大類,并分別來闡述光催化氧化去除兩大水源水中低濃度有機污染物的研究及應用。
光催化氧化對這類污染物能夠有效去除,且能改善其生化降解性,并已成為去除水源水有機物較有前途的方法,為后續生物處理提供條件。本文也提出了其存在的一些問題:粉末狀光催化劑難以回收利用,其對光的利用范圍窄,對有機物的降解多為對某一類物質單獨進行的研究,水中的離子對其影響等,并提出仍需進一步開展研究的方向。
水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物質。目前,飲用水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對城市來講,其飲用水水源多為Ⅰ類、Ⅱ類水,水質相對較好,但對廣大村鎮來講,水源水以Ⅳ類、Ⅴ類水居多,其主要的污染物為有機污染物,對飲水水質造成*影響。
水中有機污染物絕大部分對人體有急性或慢性、直接或間接的致毒作用,尤其是低濃度有機污染物具有難降解性、生物積累性和致癌、致畸、致突變的“三致”作用,對人體健康有著*的潛在危害,而靠常規凈水工藝又很難去除,且在其后期加氯消毒階段往往會產生二次污染,產生消毒副產物,從而直接威脅飲用者的身體健康[1]。
因此,許多人對含有低濃度有機物的水源水的凈化處理進行了研究,并產生了許多新的技術[2],如強化混凝處理技術、生物預處理技術、生物活性炭深度處理、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技術、化學氧化預處理技術、膜處理技術。盡管上述新技術在去除水中低濃度有機物方面彌補了常規凈水工藝的一些不足,但也存在如下問題:
①強化混凝對水中大分子有機物能有效地去除,但對溶解性小分子有機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較差[3],尤其對分子量<1000的溶解性有機物幾乎不能去除[4];
②生物處理能有效去除水源水中的小分子可降解有機物、氨氮等,但其受水溫、有機物生化降解性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對低濃度難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幾乎沒有效果[5];
③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能提高原水的可生化性,但臭氧的利用率低,對某些難降解的有機污染物氧化能力有限,且會產生二次污染[6];
④化學氧化預處理能將物質轉化或分解,從而降低其濃度及毒性,但預氯化氧化會產生大量副產物,如*氧化對有機物氧化不*則會產生大量中間產物,臭氧預氧化會增加出水的致突變活性;
⑤膜過濾方法對分子量<1000的有機物的去除率很低[7],同時還存在膜污染、運行成本高及二次污染問題。
由于上述處理新方法所存在的問題,目前眾多研究者將光催化氧化應用于水源水中低濃度有機污染物的凈化進行了大量研究。光催化氧化指光敏劑在光的照射下對物質進行快速氧化的化學反應過程,其對難降解有機物具有良好的快速去除作用。
由于水源水中有機污染物在不同分子量區間的分布特性不同,各種水處理工藝對于有機物的去除效率相差很大[8],而光催化氧化法技術是在光照和催化劑作用下,能將幾乎所有的有機污染物降解礦化為無機小分子,具有反應條件溫和、操作條件容易控制、無二次污染等優點,不僅能去除水源水中的低濃度有機污染物,而且能解決其生化性問題,為其后續的進一步生物預處理提供條件。本文作者就光催化氧化的原理、催化劑及其選擇、光催化氧化在廢水及水源水中有機物的去除研究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1光催化氧化技術的產生與發展
1.1光催化氧化技術的產生
在20世紀60年代后期,FUJISHIMA等[9]開始研究能進行光反應的氧化物半導體,1972年FUJISHIMA和HONDA[10]在《Nature》上報道了水的光電催化分解作用這一發現:在沒有外部電壓的條件下,當TiO2電極表面被λ<415nm的紫外光照射,水可以通過氧化還原反應被分解,使得光催化氧化水處理的研究開始展開。
早利用光催化處理水中污染物的是1976年CAREY等[11]以TiO2為光催化劑,研究了多氯聯苯的脫氯,在光催化降解水中污染物方面進行了開拓性的工作。1977年,FRANK等[12]以半導體粉末包括TiO2、ZnO、CdS、Fe2O3等作催化劑,用氙燈作為光源對水中CN-和SO2-3進行了光降解實驗,并研究了使用*分解水中qing化物的可能性,在TiO2光催化降解有機物方面取得了滿意的效果[13],從此光催化氧化有機物技術的研究工作迅速開展。
1.2光催化氧化的作用原理
光催化半導體材料的能帶是不連續的,以TiO2為例:在其低能價帶(VB)和高能導帶(CB)之間存在一個3.2eV(相當于387.5nm)的禁帶,當TiO2受到大于或等于禁帶寬度能量的光照射時,處于價帶的電子被激發而躍遷到導帶,在導帶上的發生躍遷的電子(e-)與在價帶上留下的相應帶正電的空穴(h+)形成高活性的電子-空穴對,并在電場作用下分離后,電子向粒子表面遷移,為吸附在顆粒表面的O2所俘獲而形成氧化物自由基(˙O等),空穴則將奪取吸附在催化劑表面的氫氧根離子和水的電子,將其氧化成氫氧自由基(˙OH)。
˙O和˙OH都是強氧化劑,對與反應的作用物幾乎無選擇性,它可以使包括生物難以降解的各種有機物通過一系列的氧化反應*分解為CO2、H2O等[14]。
300g次氯酸鈉發生器批發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