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PCR實驗室污水處理設備的設計
閱讀:46 發布時間:2022-12-5 PCR實驗室污水處理系統的設計中,本著技術*適用、工藝措施針對性強、系統可靠穩定、運行易開易停,一次性投資與日常運行費用綜合最省、限度的減少場地占用面積及限度的使用原有的處理設施的原則。通過對目前國內外同類污水處理技術的綜合分析,特別是結合同類工程的實際經驗,本項目擬采用“收集預沉淀裝置+水解酸化反應+生物接觸氧化反應+光催化反應 +電化學氧化+活性吸附+MBR深度凈化+接觸消毒”工藝進行污水處理。該工藝流程的每一環節,均進行了充分的多方案比選,從而得出化的工藝。
設計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5月頒布,1996年修訂,2008年修訂,2017年修訂,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2.《聲環境質量標準》(GB 3096-2008);
3.《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 50014-2006)(2014年版);
4.《低壓配電裝置及線路設計規范》(GB 50054-2011);
5.《自動化儀表工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GB50093-2013);
6.《中華人民共和國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
7.《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質標準》(CJ343-2010)
8.《環境工程手冊》(水污染防治卷)
9. 《國家醫療機構污水排放標準》(GB18466-2005)
設計原則
1、綜合考慮各項因素,采用投資少、運行穩定、運行費用低、處理效果好的成熟工藝;
2、針對廢水的特性,采取專門對策,確保去除有害成份,充分考慮管道、設備及構筑物的防腐措施;
3、選用性能穩定、維護簡便、價格合理、經久耐用、處理效率高的儀器設備;
4、構筑物布置合理緊湊,美觀大方,盡量減少用地空間;
5、具備一定的水質、水量的沖擊負荷能力;
6、在設計中充分考慮噪聲、嗅味等,防止二次污染的產生,不給周圍環境造成新的污染;
7、實現自動化控制,提高穩定性,確保出水水質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