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50m³/d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施
50m³/d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簡介
在水處理技術中,吸附技術非常悠久。早在一百年前,人們就開始使用活性炭進行水的凈化。但是由于活性炭價格昂貴,長期以來,主要集中在飲用水深度處理領域,典型工藝路線為“臭氧+生物活性炭”,目前已成為控制飲用水中微污染物的主流技術。在家用凈水器中,活性炭柱也是標配。可以說,活性炭吸附水處理技術是*的技術。
活性炭的吸附主要靠內部的孔道。按照純粹與應用化學協會(IUPAC)的定義:孔徑小于2納米的稱為微孔,孔徑在2到50納米之間的稱為中孔,孔徑大于50納米的稱為大孔。在吸附過程中,大孔是物質傳輸的通道,中孔和微孔是吸附位點。一個合理的吸附劑需要與被吸附的污染物進行匹配,即空間位阻效應。
在工業應用中,常采用碘值來表征比表面積尤其是微孔的表面積,微孔活性炭的比表面積一般為800-0m2/g。長期以來,活性炭的應用(水處理)和生產(煤化工)脫節,生產單位不清楚用戶的需求,用戶的需求無法有效傳遞給生產,在活性炭的使用中普遍存在“萬金油”現象,應用需求和炭種不匹配,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吸附水處理技術的發展。
本工程生物處理擬采用A/O生物接觸氧化法。
采用A/O生物處理工藝是近幾年來國內外環保工作用以解決污水脫氮的主要方法,該方法具有如下特點:
利用系統中培養的硝化菌及脫氮菌,同時達到去除污水中含碳有機物及氨氮的目的,與經普通活性污泥法處理后再增加脫氮三級處理系統相比,基建投資省、運行費用低、電耗低、占地面積少。
A/O生物處理系統產生的剩余污泥量較一般生物處理系統少,而且污泥沉降性能好,易于脫水。
A/O生物法較一般生物處理系統相比耐沖擊負荷高,運行穩定。
A/O生物處理系統因將NO2-N轉化成N2,因此不會出現硝化過程中產生NO2-N的積累,而1mg/ NO2-N會引起1.14mgCOD值,因此只硝化時,雖然氨氮濃度可能達標,但COD濃度卻往往超標嚴重。采用A/O生物處理系統不僅能解決有機污染,而且還能解決氮和磷的污染,使氨氮的出水指標小于5mg/l。總之,經過本工藝流程,出水的各項指標均能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排放標準。
污水處理技術
1、新型化糞池
工藝流程:分離池 — 腐化池—酸化池—氧化池—排放
該工藝無動力、低能耗、占地面積小、出水水質好。但是化糞池存在清掏困難、產生惡臭氣體和堵塞管道等缺點。
建議用格柵沉砂池代替化糞池,在污水接入市政管網之前起到清除大的雜物和防止堵塞的預處理作用,而污水的可生化性并不受到影響,對村民門口附近的坑塘進行合理的改造,可以較容易實現這一目標。
2、厭氧生物濾池
厭氧生物濾池是密封的水池,池內放置填料,污水從池底進入,從池頂排出。該工藝能耗少,操作簡便,處理能力較強,濾池內可以保持很高的微生物濃度,不需另設泥水分離設備,出水SS較低。
存在問題是濾料費用高,濾料容易堵塞,生物膜很厚,須嚴格控制進水懸浮固體濃度。
3、復合厭氧處理技術
復合厭氧處理技術結合了厭氧污泥床反應器和厭氧生物濾池 2 種反應器的優點,用于處理集中居住區生活污水的新技術。該技術處理效果好、能耗少、運行費用低、操作管理方便。
4、生物接觸氧化池
生物接觸氧化池是生物膜法的一種。該技術將污水浸沒全部填料,氧氣、污水和填料三相接觸過程中,通過填料上附著生長的生物膜去除污染物。生物接觸氧化池操作管理方便,比較適合農村地區使用。
日本針對分散式農村污水開發的凈化槽,其好氧單元采用了生物接觸氧化技術。我國在一些用地受限、冬季氣溫較低、經濟條件較好或出水要求較高的鎮村,都有應用生物接觸氧化技術。
活性污泥法(氧化溝、SBR及推流式曝氣池)工藝運行較為穩定、成熟,但活性污泥抗沖擊能力差,去除率低,特別是對可生化性差污水作用很不明顯,而且占地面積較大,動力消耗高,運行管理復雜,污泥培養時間較長,尤其是在工廠檢修期間污泥易失活,污水處理再次運行污泥須重新培養。固定化曝氣生物濾池集吸附、氧化及過濾于一體,處理效果好,污泥量少,動力消耗低,出水水質好,是目前水處理的*工藝。在傳統的生物處理中,普遍存在難降解將對微生物產生抑制,從而出現出水水質偏高,系統微生物活性不高的現象。而我公司采用的微生物克服這個缺點,該產品是采用對自然微生物的強化與改性,提高了微生物的活性及適應性,可有效的降解污水中的難降解有機物。污水進入曝氣生物濾池進行好氧處理,通過好氧微生物使有機物轉變為二氧化碳和水。固定化-曝氣生物濾池出水再經過沉淀工序,出水就可達標排放。
除磷劑使用方法
1 、投加量的確定
除磷劑投加量的確定依據有一下幾種因素:原水中磷含量的大小、原水磷含量的種類、設計出水磷含量的大小(出水含磷國家標準)和設計除磷效率(除磷劑投加之后的含磷量)。終投加量的確定要經過小試和中試的實驗確定,或是根據同類相似工程的經驗值確定后進行中試驗證,確保出水達到相關法規要求。
2 、直接投加法
即固體或粉末狀的除磷劑不經過稀釋而直接投加到水體中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的使用有一定的限制因素:第要求所加水體的 pH 為酸性環境,第二所加的水體中有攪拌裝置,否則除磷效果非常有限,因為除磷劑沒有充分與水體接觸,就不會充分的與磷發生相關的化學反應。因此這種方法更多的適用于污水處理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