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小型無動力污水處理設施
閱讀:302 發布時間:2021-3-23小型無動力污水處理設施
小型無動力污水處理設施——超臨界水氧化技術的應用
1 在造紙廢水處理上的應用
有研究應用表明,在反應溫度500℃,壓力為300MPa,停留時間為120S的超臨界狀態下,造紙廢水中的有機物能夠被一次性氧化降解為CO2和H2O。原水CODcr濃度為80000mg/L,終出水為640mg/L。去除率達到了99.2%,處理后的水符合回收再利用的要求。
2 在芳香族有機廢水處理上的應用
使用超臨界水氧化技術對水中含有*的廢水進行處理,研究結果表明,超臨界水氧化反應能夠在很短的是時間內達到95%以上的脫酚率;隨著反應溫度的升高,轉化率也會隨之升高;在同樣的反應條件下,硝基苯的轉化率沒有*的轉化率高,停留時間的變化會對硝基苯的轉化率有所影響。隨著反應溫度和壓力的不斷增加,停留時間越長,則*的去除效果越好,去除率越高;超臨界水氧化能夠讓*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達到95%以上的去除率,而且*氧化中間所產生的產量非常少;使用超臨界水氧化對二硝基重氮酚廢水進行處理,在佳的條件反映下,溫度為600℃,時間不能超過3min,能夠達到99%的去除效果,通過色度除去效果為。使用連續反應裝置能夠有效地證明使用超臨界水氧化技術可以很好地處理高質量地含苯胺廢水,同時也能夠分解小分子化合物。
3 在含氮有機廢水中的應用
在化工領域中,有很多含氮的有機廢物,比如尿素廢水、硝基苯廢水等,這類廢水難以降解,而且在處理時較為困難,如果處理不達標就進行排放,將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處理含氮的有機廢物是環境保護的重要工作之一, 通過超臨界水氧化技術能夠快速的解決這種廢水處理問題。在超臨界水氧化的過程中含氮的有機物會產生氨,氨會在氧化劑的作用下形成小分子化合物,比如NO、NO2等。尿素廢水在高溫823.2K的條件下,經過3min的反應,有機氮的去除率能夠達到95%;硝基苯廢水在390℃高溫的條件下,經過10min的反應,去除率達到99%。
小型無動力污水處理設施——常用的除臭技術
城市污水處理系統由于其特殊性而具有成分復雜多變,有毒有害、動態負荷顯著以及排污持續、近居民區,且很多時候是短時間突發的,較難于捕集和收集,也給治理帶來困難。目前污水處理廠工程上常用惡臭氣體處理技術主要有生物濾池、生物滴濾塔、生物濾床、植物提取液除臭、活性炭吸附、高能離子除臭、化學除臭和活性氧除臭等。
1、生物濾池
生物濾池主要包括增濕器和生物處理裝置兩部分。由引風機收集的臭氣經增濕裝置預處理(有的預處理還包括溫度調節、去除顆粒物等)后進入生物處理裝置,氣體中的污染物從氣相主體擴散到填料外層的水膜并被填料所吸附,終降解為二氧化碳、水等,處理后的氣體從生物濾池的頂部排出。生物濾池的填料層是具有吸附性的濾料(如土壤、堆肥、活性炭等)。堆肥生物濾池因其較好的通氣性和適度的通水和持水性,以及豐富的微生物群落,能有效地去除烷烴類化合物如丙烷、異丁烷,對酯及乙醇等生物易降解物質的處理效果更佳。如深圳市羅芳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厭氧池增設了生物濾池除臭系統。目前,除臭裝置已投入試運轉,運行正常,達到了預期除臭效果。
2、生物滴濾塔
生物滴濾塔主體為填充塔,內有一層或多層填料,填料表面是由微生物區系形成的幾毫米厚的生物膜。含可溶性無機營養液的液體從塔上方均勻地噴灑在填料上,液體自上向下流動,然后由塔底排出并循環利用。有機廢氣由塔底進入生物滴濾塔,在上升的過程中與潤濕的生物膜接觸而被凈化,凈化后的氣體由塔頂排出。在歐美、日本等國家,生物滴濾塔工藝被廣泛應用于污水廠臭氣處理工程中。在國內也有應用的工程實例,如廣州大坦沙污水處理廠采用生物滴濾法對臭氣進行處理,運行1年后,排氣口的臭氣濃度為17~19。
3、生物濾床
生物濾床除臭原理是將氣體收集并加濕后通過管道輸入生物濾床底部并使其擴散于土壤內,臭氣中多種污染成分溶于水后吸附于土壤穎粒表面。經過一段時間在土壤顆粒表面可逐漸培養出針對致臭物質的微生物,并可不斷將致臭物質分解,完成脫臭。生物濾床法的工藝流程為:臭氣收集→風管輸送→抽風機→預洗池加濕→生物濾池→排氣。濾床填料可采用海綿、干樹皮、干草、木渣、貝殼、果殼及其混合物等。廣州獵德污水處理廠采用洗滌-生物濾床聯合除臭工藝對污泥濃縮池、脫水間臭氣進行處理,NH3去除率大于90%,H2S去除率大于99%。
小型無動力污水處理設施——化學凝聚沉淀
化學凝聚沉淀法主要是將易溶于水的某些金屬鹽投入水中,金屬離子與磷反應生成一種難溶性鹽與水體分離,以此除去水中的磷。磷的去除率在75%左右,處理效果穩定,系統操作簡便,易于自動化,抗沖擊性強,對管理人員的要求不是很高。因此,它成為目前應用普遍的除磷方法。但由于人為投加了化學藥劑,造成水處理費用的增高,并產生大量的污泥,且難于處理;如果填埋,則需要較大場地;如果焚燒則費用很高。
離子交換法
離子交換法是利用多孔性的陰離子交換樹脂,選擇性地吸收去除污水中的磷去除磷。但是存在著一系列問題,比如樹脂藥物易中毒、交換容量低和選擇性差等,因而這種方法難以得到實際應用。
吸附法除磷
吸附法主要是利用某些多孔或大比表面的固體物質對水中磷酸根離子的吸附親和力來實現對廢水的除磷過程。制備適用的高效吸附劑是吸附法除磷的關鍵,已經有很多學者對天然材料和爐渣的吸附脫磷性能進行了研究。
利用天然沸石復合吸附劑處理含磷廢水,效果較好。吸附法除磷作為一種從低濃度溶液中去除特定溶質的高效低耗方法,特別適用于廢水中有害物質的去除。在利用藥品進行飽和吸附劑再生過程中,可能會造成污水,不能直接排放,在應用上存在困難。
結晶法除磷
主要是利用污水中磷酸根離子與鈣離子以及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堿式磷酸鈣(羥基鈣磷灰石)[Ca5(OH)(PO4)的晶析現象。在作為晶核的除磷劑上析出羥基鈣磷灰石,從而達到除磷目的。一般采用磷礦石作為除磷劑,也有研究采用多孔材料作為載體,在其表面培養羥基鈣磷灰石作為晶核。該法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量比化學沉淀法少得多,且析出的羥基鈣磷灰石可用于磷的回收,占地面積小,易于控制;但結晶法要求進水呈堿性(pH>8),且需一定的鈣離子濃度,而且當污水中存在大量有機物時,易造成除磷劑的失效。所以該方法作為含磷廢水的深度處理方法是可行的。
生物除磷技術
生物除磷技術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使廢水中磷轉化到微生物體內,通過污泥的排放完成磷的去除。
小型無動力污水處理設施——好氧接觸氧化反應
生化處理主要通過好氧處理,在污水中提供足夠溶解氧的情況下,依靠好氧微生物的吸附和降解將污水中的絕大部分有機物去除。
廢水的好氧生物處理方法主要分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這兩種方法均為國內外常用且工藝比較成熟。生物膜法按生物膜附著物不同又分成生物轉盤、生物濾池和接觸氧化法。隨著化學工業的發展,生物填料不斷更新,從原來的塑料蜂窩填料發展到軟性填料再到半軟性填料,接觸氧化法越來越顯出其*性。由于接觸氧化具有豐富的生物相,特別在低濃度污水處理中,接觸氧化法逐漸取代了活性污泥法。接觸氧化法具有如下特點:
1、具有豐富的生物相:接觸氧化池內有充沛的溶解氧和有機物,在氣水的劇烈摻泥作用下,加速了有機物的傳質過程,膜面水的更新和生物膜的更新,有利于微生物的生棲增殖,因此生物膜上的生物相非常豐富。有細菌類、球衣細菌、絲狀菌類、原生動物及后生動物,形成了有機物—細菌—原生、后生動物豐富而穩定的食物鏈。
2、具有高濃度的生物量:生物填料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在布氣均勻并具有足夠的曝氣強度的條件下,填料被活性生物膜所布滿,形成了龐大的生物膜主體結構,有利于維護生物膜的凈化功能。據統計接觸氧化池內的生物量約為活性污泥法的3~7倍。
3、工藝流程簡單、設備運行可靠、操作簡便:接觸氧化法具有豐富的生物相和高濃度的生物量,在運行上具有較高的容積負荷,并能適應高負荷的沖擊,污泥生成量少。由于附著生物膜載體的沉降性能比活性污泥要好的多,所以有絲狀菌附著于膜上時,不易產生污泥膨脹的危害。并具有一定的脫磷、脫氮能力,能保證出水水質。基本上無須剩余污泥回流易于管理,不產生蚊蠅,也不散發臭氣,不易堵塞,運行暢通。填料耐腐蝕能力強,造價低,體積小,重量輕,適應性強,處理效果好。
4、承受污水水質、水量變化的抗沖擊負荷能力強,對PH和有毒物質具有較大的緩沖作用。
小型無動力污水處理設施——設備的安裝
設備的安裝必須按國家有關安裝規范進行,設備的土建工程必須由正規的建筑隊伍承建,本設備可用兩種安裝形式,一安裝在地坪以上,二是安裝在地坪以下,本工程采用第二種安裝方式。
安裝前對土建進行驗收,設備混凝土底板大小規格與平面圖、安裝圖相同,要求基礎平均承壓10T/m2以上,基礎必須水平,如設備安裝在地坪下,基礎地坪相對標高與設備高度相同,四周挖掘寬度必須離基礎邊線500mm以上以便安裝管道。
根據安裝圖就位,用吊車吊入設備箱體位置,方向不能放錯互相之間距必須準確(800mm),就位好設備,聯接管道。把設備底座與基礎上的預埋鋼板焊牢,除去焊渣后用環氧瀝青涂三道。
把電控柜控制線、設備之連線、電控柜與電源接通,接線時注意風機、電機的轉向必須與風機所指方向相同。
設備安裝結束后必須做清水試驗:
1、把設備存滿水、要求各管路口聯接處必須不滲漏。
2、啟動風機、通過調整相應閥門、控制進入曝氣池內的空氣量;進入污泥消化池的空氣量;氣提污泥所需氣量。要求各曝氣池內曝氣量均勻、氣提器正常。由于控制閥門在調整后要埋入地下,因此、在調整時一定要控制好,該工作由我公司技術人員負責。
3、以上步驟完成后由用戶有關部門及我公司調試負責人驗收合格后方可填土,要求邊回土邊澆水、每20-35cm時夯實。再回土、澆水、夯實直至填平并整平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