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醫院一體化污水處理器
閱讀:763 發布時間:2021-1-13醫院一體化污水處理器
醫院一體化污水處理器—— 設計原則
1)、貫徹執行關于環境保護的政策,符合的有關法規、規范及標準。
2)、借鑒類似污水處理的工程實際經驗,選用成熟、可靠、*的處理工藝,確保污水經處理后出水水質穩定達標排放,充分發揮建設項目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3)、根據設計進水水質和出水水質要求,所選污水處理工藝力求技術*、可靠、處理效果好、節省投資的處理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和新材料,確保污水處理效果,減少工程投資及日常運行費用。
4)、采用*的節能技術,降低能耗和生產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5)、妥善處理和處置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柵渣、污泥和噪聲,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6)、確保工程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提高自動化水平,降低運行費用,減少日常維護檢修工作量,改善工人操作條件。
7)、采用雙回路電源保證污水處理系統正常運行,且污水廠運行設備有足夠的備用率。
8)、充分考慮污水處理廠所在地的地理條件,平面布置和工程設計力求合理通暢,在便于施工、便于安裝和便于維修的前提下,力求處理站設施布局合理,整齊美觀,體現綠色環保設施特點,并為發展留有余地。
醫院一體化污水處理器—— 工藝原理
根據曝氣管道位置的不同設置可以控制硝化反應和反硝化反應的程度,也可以單獨進行硝化反應或反硝化反應。
膜分離技術是以壓力為推動力,依靠膜的選擇性進行分離、純化與濃縮的技術總稱.根據膜截留組分粒徑大小的不同及膜性能的差異,目前常見的膜分離法主要分為以下幾種:微濾、超濾、納濾、反滲透、電滲析等.膜技術作為一門新型的分離技術,具有無相變化、能耗低、占地少、操作方便、運行及維修費用低、系統運行穩定和出水水質好且穩定等優點。近30年來,膜分離技術的應用領域也越來越廣泛地滲透到人們生活和生產的各個方面,如環保、化工、電子、輕工、紡織、石油、食品、醫藥、生物工程、能源工程等.國外有關專家甚至把膜分離技術的發展稱為“第三次工業革命”,認為膜分離技術是20世紀末至21世紀中期有發展前途的*之一。納濾是介于超濾和反滲透之間的一種膜分離技術,具有納米級的微孔,并且大多荷電,同時具有篩分效應和道南效應的分離特性。納濾膜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其截留相對分子質量為200~2000;二是納濾膜對二價及多價離子有較高的截留率.其中,對離子而言,離子價數越高,納濾膜對其截留率就越高,一般來說,納濾膜可以讓一價離子通過,二價或多價離子會被截留或大部分被截留。反滲透是依靠反滲透膜在壓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劑與溶質進行分離的過程.反滲透膜是分離溶解固體的有效的方法,可確保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高效去除,處理后的水質優良,可以達到排放或回用標準,這個過程是廢水中重金屬離子回用的一個值得探究的方向。目前反滲透技術已經在地下水、地表水、海水淡化、工業用水處理、廢水處理回收和化工分離濃縮等許多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本文采用納濾膜、反滲透膜分離技術對含錳廢水進行試驗.實驗研究了納濾膜的操作壓力、純水/濃水比值、濃縮倍數、Mn2+截留率及膜通量之間的關系.驗證了納濾膜、反滲透膜組合工藝處理含錳廢水的可行性。
A-BF工藝的試驗研究工作分兩部分,一是小試,主要是選擇濾料、探索工藝運行條件、進行可行性試驗;二是中間試驗,進行不同工況下的運行條件試驗及處理效果試驗,確定推薦設計參數。其工藝流程如圖1。
根據小試結果可知,當濾速為2m/h(水力停留時間為1h)時以焦炭、膨脹頁巖(陶粒)為濾料的濾池,對CODCr、BOD5的去除率相近,分別為53%、51%和85%、86%。由此確定,焦炭和膨脹頁巖(陶粒)均可作為BF級濾池之待選濾料。考慮取材方便與價格等因素,在中試中選用焦炭作為濾料。
生物吸附-生物膜過濾法(A-BF法)處理工藝由*和BF級組成,以串聯方式運行。在A-BF法的工藝研究中,*只按A-B法研究中推薦的工藝參數運行[2](*曝氣時間為0.5h,混合液污泥濃度2~3g/L,池內溶解氧控制在0.1~0.7mg/L,*沉淀池水力停留時間1.7h),*之后的BF級屬于生物膜工藝,通過在附著有生物膜的濾(填)料層間曝氣充氧并結合過濾工藝,構成生物膜濾池。該池為淹沒式層間曝氣,下向流等濾速變水頭過濾,以粒徑為2~6mm的焦炭作為濾(填)料,濾料充填高度2m,在此池內可同時完成生物氧化降解有機污染物與截留脫落的生物膜和懸浮物的作用。空氣從距濾料底部25~40cm處通人,一方面有利于發揮下層濾料表面生物膜的氧化降解作用,另一方面又有利于提高整個生物膜濾池的貯污能力,延長反沖周期。曝氣點以下25~40cm厚的濾層起到過濾的作用,進一步截留水中懸浮物和脫落的生物膜,完成固液分離過程。由于生物膜生長、固著在比表面積較大的濾料表面上,這就使得池中容納著大量微生物,從而在體現出容積負荷高、停留時間短的特點的同時,又能保證濾池在較低的污泥負荷下運行,為進一步氧化降解經*處理后污水中剩余的有機污染物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進而獲得優良處理效果,保證了出水的穩定性。
醫院一體化污水處理器—— 技術說明
工技術要點混凝土結構中使用先張法施工技術時,要注意澆筑前要對預應力筋進行張拉操作,張拉后的應力值達標后方可將錨具錨于臺座支墩上方位置,安裝模板,與此同時進行零件及鋼筋的制作,混凝土澆筑作業在后完成。澆筑混凝土后應及時養護,經檢測強度達標以后再放松預應力筋,混凝土結構與預應力筋之間可以粘結力為紐帶,進行預應壓力的傳遞。采用先張法施工技術,加長臺座可取得更好的施工效果,臺座長度極限值可達到100多米,因此先張法又被稱作長線。
在二沉池上部出水口處設有消毒裝置,氧化溝頂部設有生物除臭裝置。本設備集脫氮、除磷、除臭和消毒與一體,具有結構緊湊、占地少、結構簡單等特點,尤其適用于城市生活社區生活污水的處理。2.5一體化膜生物反應器一體化膜生物反應器(MBR)是結合膜分離技術和生物處理工藝而開發的新型污水處理裝置,它具有處理效果好、能耗低、結構緊湊、剩余污泥少、易于自動管理等優點,但也存在著膜污染的問題。目前MBR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國內很多大型污水處理廠,在20m3/d以下的小型污水處理工程中應用較少。用小型一體化MBR設備對某農家樂4m3/d的生活污水進行了處理,去除效果穩定,對COD、BOD、SS、和NH3-N的去除率均在90%以。
整個過程為通過粗格柵的原污水經過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經過格柵或者篩率器,之后進入沉砂池,經過砂水分離的污水進入初次沉淀池,以上為一級處理(即物理處理),初沉池的出水進入生物處理設備,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應器有曝氣池,氧化溝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處理設備的出水進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經過消毒排放或者進入三級處理,一級處理結束到此為二級處理,三級處理包括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處理設備,一部分進入污泥濃縮池,之后進入污泥消化池,經過脫水和干燥設備后,污泥被后利用。
醫院一體化污水處理器—— 優選流程:
1、污水由排水系統收集后,進入污水處理站的格柵井,去除顆粒雜物后,進入調節池,進行均質均量
2、調節池經液位控制儀傳遞信號,由提升泵送至*生物接觸氧化池,降低有機物濃度,去除部分氨氮
3、然后入流O級生物接觸氧化池進行好氧生化反應,在此絕大部分有機污染物通過生物氧化、吸附得以降解
4、出水自流至二沉池進行固液分離后,沉淀池上清液流入消毒池,經投加氯片接觸溶解,殺滅水中有害菌種后達標外排。
5、由格柵截留下的雜物定期裝入小車傾倒至垃圾場,二沉池中的污泥部分回流至*生物處理池,另一部分污泥至污泥池進行污泥消化后定期抽吸外運,污泥池上清液回流至調節池再處理。
4吸附法:溶質從水中移向固體顆粒表面,發生吸附,是水、溶質和固體穎粒三者相互作用的結果。引起吸附的原因在于溶質對水的疏水特性和溶質對水的疏水特性和溶質對固體穎粒的高度親合力。溶質溶解程度是確定種原因的重要因素。溶質的溶解程度越大,則向表面運動的可能性越小。相反,溶質的溶質的憎水性越大,向吸附界面移動的可能也就越大。5離子交換法:離子交換法是用離子交換劑上的離子和水中離子進行交換而除去水中有害離子的方。處理過程中只消耗少量的微電解填料。填料只需定期添加無需更換,添加時直接投入即可。對已建成未達標的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工程,用該作為已建工程廢水的預處理,即可確保廢水處理后穩定達標排放。也可將生產廢水中濃度較高的部分廢水單獨引出進行微電解。
經各步反應,氧化成硝態氮。7)采用豎流式沉淀池,主要進行固液分離,澄清接觸氧化池出水(含有較多脫落的生物膜和不溶解物質),采用合理的設計參數確保澄清效果。沉淀污泥部分回流至調節池,增加調節池中的污泥濃度提高水解效果,剩余污泥部分氣提入污泥池濃縮處理后定期外運填埋或送至附近干化場。8)消毒池采用往復翻騰式,采用二氧化氯發生器消毒,高效、、可靠。5結語對比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的大型設施而言,適用于小區的小型污水處理站具有建設投資小、建設期短、效果快、手續簡易、利用率高、施工難度小、管理簡便等一系列優點。本項目的設計實踐為小型污水處理項目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經驗。小型一體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研究及應用通過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