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洗衣店廢水處理設備
閱讀:390 發布時間:2020-11-7洗衣店廢水處理設備
設備簡介
洗衣行業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洗衣廢水主要包括洗滌廢水、清洗廢水和甩干廢水。
洗衣廢水具有不同的特點:洗滌廢水中含有表面活性劑、三聚磷酸鈉、羧甲基纖維素、油污、塵土顆粒以及各種微生物等,外觀渾濁,COD為300~800mg/l,pH為6.5~7.5,懸浮物含量較高,一般在500~1200mg/l,磷酸鹽進入水體會引起水體的富營養化,表面活性劑進入水體后,會使水生動、植物中毒致死。使水中某些微污染物增溶;
為確保處理洗衣廢水的出水質量,理化工藝主要采取了下面的幾點措施:
(1)對洗滌廢水、清洗廢水、甩干廢水這3種廢水進行集中,確保工藝處理的廢水來源相對穩定。
(2)在洗衣廢水排入集中池時,增加格柵,用以消除水中的短纖維和部分懸浮物。
(3)根據廢水水質選擇合適的絮凝劑進行絮凝沉降,降低色度,去除懸浮物和一些有害雜質。
(4)通過對廢水的絮凝沉降后將上層清液進行機械過濾,確保出水清澈透明。
(5)加藥氧化,殺菌消毒,對機械過濾的出水進一步處理以保證出水的水質達到回用水質指標。
(6)調節pH后,進入清水蓄水池,可供洗衣。
組成部分
本項目處理對象為生活污水和部分工業廢水的混合污水,廢水成份復雜,有毒有害和難以降解的物質較多,CODCr高(40 000~43 000 mg/L),部分廢水色度高(5 000倍),這部分廢水B/C僅為0.35,可生化性一般,與生活污水混合后B/C為0.44,進水仍需水解酸化。廢水工藝選擇原則:(1)加強預處理(2)強化生物處理(3)配套深度處理。
1 粗格柵與提升泵站
(1)粗格柵
1座,鋼筋混凝土結構,與提升泵站合建,粗格柵渠尺寸:L×B×H=10.5 m×3.2 m×9 m,分2格。設格柵除污機2臺,并聯運行。柵寬B=0.8 m,柵縫寬為20 mm,柵前水深為0.85 m,過柵流速V=0.72 m/s,N=1.1 kW。格柵前后設鑄鐵鑲銅方閘門4臺,閘門規格為0.7 m×0.7 m,配手動啟閉機。
在粗格柵前后安裝超聲波液位差計,用于監控格柵前后水位差,根據格柵前后的水位差或時間間隔周期控制粗格柵自動運轉,柵渣排入柵渣小車內,定期外運
(2)提升泵站
1座,鋼筋混凝土結構,與粗格柵合建。設計規模Q=4.0萬m3/d。
集水井尺寸:L×B×H=10 m×10.5 m×11.8 m,有效水深為1.95 m,有效容積V=205 m3。
設計流量:平均日Q=1 667 m3/h,KZ=1.41。安裝4臺潛污泵,3用1備,規格:Q=785 m3/h,H=18 m,N=55 kW,潛污泵帶自動耦合裝置。
集水井設超聲波液位計,監測集水池水位,并按設計水位自動啟閉潛污泵。
2 細格柵與旋流沉砂池
細格柵與旋流沉砂池合建,建設1座,鋼筋混凝土結構,土建和設備規模按Q=4.0萬m3/d設計。
(1)細格柵渠
細格柵渠尺寸:L×B×H=8.9 m×3.5 m×1.6 m,分2格。設轉鼓式格柵除污機2臺,并聯運轉。轉鼓直徑Φ=1.4 m,柵縫寬為3 mm,柵前水深為0.6 m,過柵流速V=0.8 m/s,N=1.5 kW/臺。配無軸螺旋輸送壓榨機1套,帶2個料斗,功率N=1.1 kW,材質為不銹鋼。細格柵柵前和柵后共設置4套插板閘門,閘門規格為1.0 m×1.5 m,材質:不銹鋼。
在細格柵前后安裝有超聲波液位差計,用于監控格柵前后水位差,根據格柵前后的水位差或時間間隔控制格柵自動運轉,并聯動無軸螺旋輸送壓榨機,完成柵渣的收集、輸送。
(2)旋流沉砂池
設旋流沉砂池1座,分2組,鋼筋混凝土結構,與細格柵渠合建。土建和設備均按4萬m³/d規模設計。
旋流沉砂池上部直徑Φ=3.65 m,下部直徑Φ=1.50 m,總高度為4.35 m。停留時間為50.7 s。每座旋流沉砂池設有除砂機1臺,N=1.5 kW;氣提吸砂裝置1套。螺旋式砂水分離器1臺,處理量為Q=12~20 L/s,N=0.75 kW。為保證沉砂池所需水位,旋流沉砂池出水渠設溢流堰,保證沉砂池所需水位。
在旋流沉砂池出水井設置COD、pH在線檢測儀,檢測污水廠進水的COD、pH,在出水管上設置電磁流量計,檢測污水廠的進水水量。
基本原理
(1)改良A/O分段進水同步脫氮除磷工藝,實現同步脫氮除磷且具備分段進水本身的優點。系統*段缺氧區之前增設厭氧區,將回流污泥回流到缺氧區首端,而在缺氧區末增加內回流設施,將反硝化之后的污泥回流到厭氧區,保證厭氧區污泥濃度并降低硝酸鹽氮對厭氧釋磷的影響。
*段進水Q1進入厭氧區,為厭氧釋磷提供充足的有機基質,聚磷菌將有機底物以PHA的形式儲存在體內,當缺氧區D1有足夠的電子受體硝酸鹽時,聚磷菌儲存的PHA可直接作為缺氧吸磷的動力,實現反硝化除磷。*段缺氧區出水進入好氧區進行硝化反應,將氨氮轉化為酸鹽氮,同時聚磷菌還可利用體內剩余的PHA繼續吸磷。硝化后的污水再進入第二段、第三段的缺氧、好氧區依次進行反應。
(2)人工生態浮島技術。人工浮島是一種長有水生植物或陸生植物、可為野生生物提供生態環境的漂浮島,主要由浮島基質、植物和固定系統組成。在水體中設置人工浮島,浮島上的植物根系能夠吸附和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貯存在植物細胞中。此外,植物根系擁有巨大的表面積,是水中微生物生長的載體,通過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可降低水體化學需氧量(COD)、總氮(TN)、總磷(TP)及重金屬含量。
物理化學法
原水→格柵→調節池→絮凝沉淀池→超濾膜→消毒→出水。
運用物理和化學的綜合作用使廢水得到凈化的方法。通常是指由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組成的廢水處理系統,或指包括物理過程和化學過程的單項處理方法,如浮選、吹脫、結晶、吸附、萃取、電解、電滲析、離子交換、反滲透等。 1935年W.魯道夫和E.H.特魯尼克開始試驗用物理化學處理系統處理污水。隨著工業的發展,工業廢水水質日趨復雜,廢水中許多污染物,如重金屬離子,用通常的生物處理法難以去除;許多復雜的有機物、生物難以降解;對有毒的污染物其濃度超過微生物的耐受限度時,生物處理法又不適用。為了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水資源,廢水排放標準越來越嚴格,對廢水回用率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70年代以來,物理化學處理法得到廣泛重視和迅速發展。
物理化學處理既可以是獨立的處理系統,也可以是生物處理的后續處理措施。其工藝的選擇取決于廢水水質、排放或回收利用的水質要求、處理費用等。為除去懸浮的和溶解的污染物而采用的化學混凝-沉淀和活性炭吸附的兩級處理,就是比較典型的一種物理化學處理系統。處理過程是在廢水中投加石灰,快速混合后,進行絮凝沉淀,除去大部分懸浮的和膠體的物質,同時除去一部分磷酸鹽。沉淀后的出水,流過活性炭接觸床,由于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除去溶解的污染物,如溶解的有機物等。活性炭要進行反沖洗和再生。沉淀池的沉渣經脫水、煅燒后,其中石灰可回收利用;煅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可用作調整沉淀出水的pH
日常巡查及設備維護
1)定期檢查空壓機與水泵的填料及潤滑系統,經常加油。
2)根據反應池的絮凝、氣浮區浮渣及出水水質,注意調節混凝劑的投加量等參數,特別要防止加藥管的堵塞。
3)經常觀察氣浮池面情況,如果發現接觸區浮渣面不平,局部冒出大氣泡或水流不穩,應取下釋放器排除堵塞;如果分離區浮渣面不平,池面上經常有大氣泡破裂,則表明氣泡與絮粒黏附不好,應檢查并對混凝系統進行調整或采取適當措施(如投加表面活性劑等);不合格出水返回集水池,合格出水進入后續處理系統。
4)經常檢查溶氣罐的水位指示管,使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一般在60-你好厘米內)。以保證溶氣效果。避免因溶氣罐水位脫空,導致大量空氣竄入氣浮池而破壞凈水效果和浮渣層。對已裝有溶氣罐液位自動控制裝置的,則需注意設備的維護保養。
5)做好日常運行記錄,包括處理水量、投藥量、溶氣水量、溶氣罐壓力、水溫、耗電量、進出水水質、排渣周期、泥渣含水率等。
6)在冬季水溫過低時期,由于絮凝效果差,除通常需要增加投藥量外,有時需要相應增加溶氣水量或溶氣壓力,讓更多的微氣泡黏附絮粒,以彌補因水流黏度的增加而影響帶氣絮粒的上浮性能,從而保證出水水質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