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小型醫院污水處理設備
閱讀:616 發布時間:2020-7-11小型醫院污水處理設備
設計思路
(1)一級處理:排放的醫院廢水先后流經粗細兩道格柵,主要去除較大懸浮物和漂浮物,防止污水提升泵等機械設備堵塞。然后流入隔油沉淀池,廢水中含有泥沙等,這些可通過自然沉淀去除,沉淀的泥沙定期用污泥泵打入污泥濃縮罐。油脂則漂浮在水面,可以人工撈出回收處理。由于其廢水水質水量波動較大,以確保后續處理效果和運行穩定性,在處理工藝流程中設置調節池,以均化水質水量。保證系統平穩運行。還可以通過調節池均化其本身的酸、堿度,以使廢水的pH值滿足后續處理工藝的要求。廢水中含有的血污、油脂、油塊等,通過混凝氣浮得到有效的去除。
(2)二級處理:對于醫院廢水中難降解、濃度較高的COD 、BOD ,預處理過程中不能*去除,故二級處理采用生化處理,本設計采用水解酸化-好氧生物處理技術。水解酸化池主要目的將大分子有機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機物,以便在好氧過程中進一步得到去除。
(3)三級處理:好氧處理后的出水,溢流到沉淀池中,沉淀后上清水進入消毒池,沉淀池中的污泥定期用泥漿泵打入污泥濃縮罐中
醫院污水處理設備組成部分
本項目處理對象為醫院污水部分工業廢水的混合污水,廢水成份復雜,有毒有害和難以降解的物質較多,CODCr高(40 000~43 000 mg/L),部分廢水色度高(5 000倍),這部分廢水B/C僅為0.35,可生化性一般,與生活污水混合后B/C為0.44,進水仍需水解酸化。廢水工藝選擇原則:(1)加強預處理(2)強化生物處理(3)配套深度處理。
1 粗格柵與提升泵站
(1)粗格柵
1座,鋼筋混凝土結構,與提升泵站合建,粗格柵渠尺寸:L×B×H=10.5 m×3.2 m×9 m,分2格。設格柵除污機2臺,并聯運行。柵寬B=0.8 m,柵縫寬為20 mm,柵前水深為0.85 m,過柵流速V=0.72 m/s,N=1.1 kW。格柵前后設鑄鐵鑲銅方閘門4臺,閘門規格為0.7 m×0.7 m,配手動啟閉機。
在粗格柵前后安裝超聲波液位差計,用于監控格柵前后水位差,根據格柵前后的水位差或時間間隔周期控制粗格柵自動運轉,柵渣排入柵渣小車內,定期外運
(2)提升泵站
1座,鋼筋混凝土結構,與粗格柵合建。設計規模Q=4.0萬m3/d。
集水井尺寸:L×B×H=10 m×10.5 m×11.8 m,有效水深為1.95 m,有效容積V=205 m3。
設計流量:平均日Q=1 667 m3/h,KZ=1.41。安裝4臺潛污泵,3用1備,規格:Q=785 m3/h,H=18 m,N=55 kW,潛污泵帶自動耦合裝置。
集水井設超聲波液位計,監測集水池水位,并按設計水位自動啟閉潛污泵。
2 細格柵與旋流沉砂池
細格柵與旋流沉砂池合建,建設1座,鋼筋混凝土結構,土建和設備規模按Q=4.0萬m3/d設計。
(1)細格柵渠
細格柵渠尺寸:L×B×H=8.9 m×3.5 m×1.6 m,分2格。設轉鼓式格柵除污機2臺,并聯運轉。轉鼓直徑Φ=1.4 m,柵縫寬為3 mm,柵前水深為0.6 m,過柵流速V=0.8 m/s,N=1.5 kW/臺。配無軸螺旋輸送壓榨機1套,帶2個料斗,功率N=1.1 kW,材質為不銹鋼。細格柵柵前和柵后共設置4套插板閘門,閘門規格為1.0 m×1.5 m,材質:不銹鋼。
在細格柵前后安裝有超聲波液位差計,用于監控格柵前后水位差,根據格柵前后的水位差或時間間隔控制格柵自動運轉,并聯動無軸螺旋輸送壓榨機,完成柵渣的收集、輸送。
(2)旋流沉砂池
設旋流沉砂池1座,分2組,鋼筋混凝土結構,與細格柵渠合建。土建和設備均按4萬m³/d規模設計。
旋流沉砂池上部直徑Φ=3.65 m,下部直徑Φ=1.50 m,總高度為4.35 m。停留時間為50.7 s。每座旋流沉砂池設有除砂機1臺,N=1.5 kW;氣提吸砂裝置1套。螺旋式砂水分離器1臺,處理量為Q=12~20 L/s,N=0.75 kW。為保證沉砂池所需水位,旋流沉砂池出水渠設溢流堰,保證沉砂池所需水位。
在旋流沉砂池出水井設置COD、pH在線檢測儀,檢測污水廠進水的COD、pH,在出水管上設置電磁流量計,檢測污水廠的進水水量
醫院污水處理設備工藝流程
在接觸氧化過程中采用三級接觸氧化即能確保廢水的排放,可有效地節省能源。二沉池為豎流式結構,上升流速為0.3~0.4mm/s,沉降下來的污泥輸送到污泥池。污泥池用來消化污泥,污泥池上清液輸送至生化反應池部分,進行再處理。污泥池消化后的剩余污泥很少,一般1~2年清理一次,清理方法可用吸糞車從檢查孔伸入污泥池底部進行抽吸,由二沉池排出的上清液進入消毒池消毒處理后排放。按規范考慮消毒池接觸時間大于30min。
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工藝流程確定
1)污水水量特點分析
進出水水質
藝的處理負荷。同時靠出口一端池底設砂濾裝置,從而達到去除有機物的目的。
醫院污水處理設備特點
1、埋設于地表以下,設備上面的地表可作為綠化或其他用地,不需要建房及采暖、保溫。
2、二級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工藝均采用推流式生物接觸氧化,其處理效果優于*混合式或二級串聯*混合式生物接觸氧化池。并比活性污泥池體積小,對水質的適應性強,耐沖擊負荷性能好,出水水質穩定,不會產生污泥膨脹。池中采用新型彈性立體填料,比表面積大,微生物易掛膜,脫膜,在同樣有機物負荷條件下,對有機物去除率高,能提高空氣中的氧在水中溶解度。
3、生化池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法,其填料的體積負荷比較低,微生物處于自身氧化階斷,產泥量少,僅需三個月(90天)以上排一次泥(用糞車抽吸或脫水成泥餅外運)。
4、生活污水處理的除臭方式除采用常規高空排氣,另配有土壤脫臭措施。
5、生活污水處理處理系統配有全自動電氣控制系統和設備故障報警系統,運行安全可靠,平時一般不需要專人管理,只需適時地對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