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什么是無動力污水處理
閱讀:2832 發布時間:2020-6-23什么是無動力污水處理
簡介
無動力污水處理設備及處理方法,由以下處理單元依次連通:格柵化糞槽、厭氧池、好氧池、沉淀消毒池,其特征在于,處理單元之間具有進出水管,各個處理單元均具有排泥管、排氣管,厭氧池、好氧池具有曝氣系統和回流系統,各處理單元出水均采用三角堰,所述格柵化糞槽進水管輸入端設于設備外部,進口深入柵前格柵化糞槽底部;格柵化糞槽與厭氧池連接,厭氧池進水管通入池底部進水,厭氧池填料區填加固定化載體和生物海綿鐵填料;厭氧池與好氧池連接,好氧池進水管通入池底部進水,填料區填加固定化載體和生物海綿鐵填料;好氧池與沉淀消毒池連接,進水管進入沉淀池中部,池底污泥區設有45度坡腳;沉淀池與消毒池連接,進水管進入消毒池底部氯片消毒,上部出水管出水。
設計原則
采用*的復合式生物反應器污水處理工藝,確保處理出水的各項指標達到排放要求。
污水處理站的污水為生活綜合排放水,對所排放的污水須經預處理,且達到污水處理站的進水要求后,才能納入污水排放系統。
污水處理站既便于操作管理、設備維護,同時又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污水處理設施在運行上有較大的靈活性和可調性,以適應水質、水量的變化,同時力求污水處理站占地面積小,工程投資省,運行能耗低,處理費用少。 設計時充分考慮污水處理站的二次污染的防治,對配套設備的除臭、降噪、減振有相應措施,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少量剩余污泥經好氧消化處理后,定期由外協單位清理外運,從而避免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污水處理系統設有應急旁通和雙電源等保護措施。
污水處理動力設備及其它配套設備均選用國內廠家的產品,確保運行穩定、穩妥、可靠。
組成部分
:1.水解酸化池;2. 接觸氧化池;3. 雜質沉淀池;4.消毒處理;5.污泥好氧消化池。
1. 水解酸化池
該工藝主要處理的就是對污水處理前進行預處理,將水中的廢水進行一定的厭氧發酵,將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這是對污水處理前比較重要的步驟,可以直接影響后期的污水處理的效率和處理時間,可以大程度的提高污水處理的效率和減少消耗。
2. 接觸氧化池
氧化池根據水處理的污染程度不同分為好幾個等級,普通型和加強型。一般根據處理的時間進行判斷。處理時間不大于四個小時就使用普通型的氧化池,處理時間在4-6小時之間的使用加強型的氧化池。主要是使用水解酸化池出水自流至接觸氧化池進行生化處理。原污水中大部分有機物在此得到降解和凈化,好氧菌以填料為載體,利用污水中的有機物為食料,將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鹽類,從而達到凈化目的。好氧菌的生存,必須有足夠的氧氣,即污水中有足夠的溶解氧,以達到生化處理的目的。好氧池空氣由風機提供,池內采用新型彈性立體填料,該填料表面積比大、使用壽命長、易掛膜、耐腐蝕,池底采用旋混式曝氣器,使溶解氧的轉移率高,同時有重量輕、不老化、不易堵塞、使用壽命長等優點。接觸池氣水比在12:1左右。(0.5-5 m3/h接觸池為二級)
3. 雜質沉淀池
污水經過生物接觸氧化池處理后出水自流進入沉淀池,進一步沉淀去除脫落的生物膜和部份有機及無機小顆粒,沉淀池是根據重力作用的原理,當含有懸浮物的污水從下往上流動時,由重力作用,將物質沉淀下來。沉淀池上部設可調出水堰,以調節出水水位;下部設錐形沉淀區和污泥氣體裝置,氣源由風機提供,污泥采用氣提方式輸送至污泥好氧消化池。
4. 消毒處理
消毒池按規范«TJ14-74»標準為30分鐘,若是醫院污水,消毒池增加停留時間至1-1.5小時。我公司采用二氧化氯消毒裝置,消毒池與消毒裝置能根據出水量大小不斷改變加藥量,達到多出水多加藥,少出水少加藥的目的,需要其它裝置可另行配制。(如用于工業污水,消毒池與消毒裝置可以不要。
無動力污水處理流程特點
a、系統運行時無任何形式的能量消耗。
b、系統內不使用任何機電設備,建造成本低。
c、不占用地表面積。
d、無須日常維護管理,一次投受益。
e、運行成本接近于零。
f、系統的使用壽命與建筑物同齡。
g、無噪聲、臭氣等二次污染。
h、適用范圍大,既適用于小流量、低濃度污水,又適用于大流量、高濃度污水。
i、污泥產生量極少,由于系統內長時間的厭氧硝化,只需每隔三年抽取一次沉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