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WSZ-A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技術說明
閱讀:453 發布時間:2020-6-8WSZ-A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技術說明
WSZ-A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技術說明________設計依據
(1)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
(2)《環境工程手冊》(水污染防治卷);
(3)《給排水快速設計手冊》;
(4) 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CJJ14-2005);
(5) 建設方提供的有關資料;
(6) 其他相關標準及規范。
設計原則
(1) 處理系統*,設備運行穩定可靠,維護簡單、操作方便。
(2) 污水處理系統不產生二次污染源污染環境。
(3) 控制管理按處理工藝過程要求盡量考慮自控,降低運行操作的勞動強度,使
污水處理站運行可靠、維護方便,提高污水處理站運行管理水平。
工藝組成
調節池:WSZ系列調節時間為6小時。
初沉池:WSZ系列初沉池為平式沉淀池,表面負荷為1.5m3/m2.hr。
生物池:WSZ系列生物池為推流式厭氧生化池,污水在池內的停留時間為2小時,填料為彈性立體填料,填料比表面積為200m2/m3。
O級生物池:WSZ系列O級生物池為推動式生物氧化他,污水在池內的停留時間為7.0小時,填料為彈性立體填料,填料比表面積為200m2/m3。
二沉池:WSZ系列二沉池為旋流式沉淀池,表面負荷為1.0m3/m2.hr沉淀時間為2小時。
池:WSZ系列池為旋流反應池,污水在池內總停留時間為40分鐘左右。
污泥池:WSZ系列污泥池與初沉池泥斗容積之和能儲存180天污泥,然后可用吸糞車從污泥池的入孔污泥池底部進行抽吸后外運即可。
設備特點
1、埋設于地表以下,設備上面的地表可作為綠化或其他用地,不需要建房及采暖、保溫。
2、二級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工藝均采用推流式生物接觸氧化,其處理效果優于*混合式或二級串聯*混合式生物接觸氧化池。并比活性污泥池體積小,對水質的適應性強,耐沖擊負荷性能好,出水水質穩定,不會產生污泥膨脹。池中采用新型彈性立體填料,比表面積大,微生物易掛膜,脫膜,在同樣有機物負荷條件下,對有機物去除率高,能提高空氣中的氧在水中溶解度。
3、生化池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法,其填料的體積負荷比較低,微生物處于自身氧化階斷,產泥量少,僅需三個月(90天)以上排一次泥(用糞車抽吸或脫水成泥餅外運)。
4、生活污水處理的除臭方式除采用常規高空排氣,另配有土壤脫臭措施。
5、生活污水處理處理系統配有全自動電氣控制系統和設備故障報警系統,運行安全可靠,平時一般不需要專人管理,只需適時地對設備進行維護和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