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雄安城建*標”迎5萬訪客 綠色智能成亮點
閱讀:207 發布時間:2018-5-12 一直聽說,雄安新區要打造藍綠交融的生態之城,成為未來城市發展的新樣板。如今,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建成,短短三天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5萬多名游客,讓建設藍圖得到了更豐滿的詮釋。
“雄安城建*標”迎5萬訪客 綠色智能成亮點
五一小長假,全國旅游高峰期,看山的看山,看水的看水,據說今年新增了一個人氣爆棚的景點——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短短三天,雄安市民中心客流量已經突破5萬人,并且好評如潮。
“綠色、智能、創新”是游客們點評中出現頻率zui高的幾個詞,毫不意外的是,以“高起點”“高標準”為宗旨的“藍綠交融的新城”就這樣從市民服務中心開始掀開了未來的一角。
那么,這個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究竟是如何被打上綠色標簽的呢?
自2017年11月動工,該項目就被稱為“雄安城建*標”,總投資達到8億元,建筑面積約10萬平米,整個綠色智能園區差不多有10多個足球場大小,也怪不得游客直稱能玩上一整天。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的建造將成為雄安新區締造未來之城的一個重要縮影,所以生態建設與生態功能一個都不能少。節能理念、創新設計、海綿化架構、裝配式建筑以及電動化趨勢,在這座服務中心中體現地。
對于來訪的人員,服務中心印發了大量宣傳手冊,還有專人接待講解,向游客普及更多關于雄安建設理念的知識,例如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創新元素、智能系統等等。
而來訪者的出行方式,雄安新區市民服務中心響應“公交+自行車+步行”的出行模式構建規定,禁止燃油車駛入,配備了電動巴士以及新能源共享汽車。據悉,服務中心內專門配置了無障礙電動通行車和充電樁系統,4個停車場可同時為200輛電動汽車提供充電服務。
更值得一提的是,服務中心引入了光伏儲能一體化技術,建設了6座“光充儲”一體充電樁。實際上,服務中心在節能環保上的設計不僅于此,綠色建筑的推行也是一大亮點。項目采用綠色建材和裝配式建造方式,通過模塊化構建減少了8成以上的建筑垃圾。
此外,項目相關負責人還透露,30多項建筑新技術貫穿整個設計理念,綠色節能環保將成為雄安新區未來建筑的基調。還有施工過程中,現場設立的衛星氣象站,實施實時環境監測;引入“海綿城市”,收集利用雨水;充分采集可再生能源,清潔供冷供熱……
關于雄安新區“生態之城”、“綠色之城”、“未來之城”的定位,或許曾經還停留在規劃、藍圖的基礎上,現在通過市民服務中心這座“橋頭堡”也許就能逐漸有些真實感,并且一窺其道。
回顧雄安新區建立一周年的各種舉措,被冠以“千年大計”的高規格標簽讓雄安新區迎來了諸多利好。從白洋淀環境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規劃,到雄安新區“散亂污”整治專項行動方案,再到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等等,政策標準頻頻落地。
為了更好地推動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小組成立,生態環境治理研究團隊入駐,白洋淀迎來治理和修復機遇期,污水、垃圾、廢氣、環境監測、新能源等幾乎所有環保板塊齊聚一堂。
受到訪客點贊的市民服務中心已經能很好地表現出,雄安新區建設就是直接“在白紙上添綠底色”,從設計、規劃到實施夯實節能環保根基。而由于各大高科技企業的環繞,這里又將成為“智慧環保”的催化地,展開智力和腦力的爭奪賽。
這就是吸引各地居民趕往雄安新區參觀的市民服務中心,這就是承載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期待的雄安新區冰山一角,未來,值得期待。
文章鏈接:中國環保在線 http://www.aboay.com/news/detail/124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