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ES73136CG040AB0規格
是微機技術與傳統的繼電器-接觸器控制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其基本設計思想是把計算機功能完善、靈活、通用等優點和繼電器控制系統的簡單易懂、操作方便、價格便宜等優點結合起來,控制器的硬件是標準的、通用的。根據實際應用對象,將控制內容編成軟件寫入控制器的用戶程序存儲器內。繼電器控制系統已有上百年歷史,它是用弱電信號控制強電系統的控制方法,在復雜的繼電器控制系統中,故障的查找和排除困難,花費時間長,嚴重地影響工業生產。在工藝要求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控制柜內的元件和接線需要作相應的變動,改造工期長、費用高,以至于用戶寧愿另外制作一臺新的控制柜。而PLC克服了繼電器-接觸器控制系統中機械觸點的接線復雜、可靠性低、功耗高、通用性和靈活性差的缺點,充分利用微處理器的優點,并將控制器和被控對象方便的連接起來。由于PLC是由微處理器、存儲器和外圍器件組成,所以應屬于工業控制計算機中的一類。
對用戶來說,可編程控制器是一種無觸點設備,改變程序即可改變生產工藝,因此如果在初步設計階段就選用可編程控制器,可以使得設計和調試變得簡單容易。從制造生產可編程控制器的廠商角度看,在制造階段不需要根據
自然,也有特殊情況。如控制點數不是非常之多,不是非用大型機不可,但因大型機的特殊控制單元多,可進行熱備配置,因而采用了大型機。
行調整,使之完善就是了。
(5)改用方便:PLC用于某設備,若這個設備不再使用了,其所用的PLC還可給別的設備使用,只要改編一下程序,就可辦到。如果原設備與新設備差別較大,它的一些模塊還可重用。
2.3工作可靠
用PLC實現對系統的控制是非常可靠的。這是因為PLC在硬件與軟件兩個方面都采取了很多措施,確保它能可靠工作。事實上,如果PLC工作不可靠,就無法在工業環境下運用,也就不成其為PLC了。
(1) 在硬件方面:
PLC的輸入輸出電路與內部CPU是電隔離。其信息靠光耦器件或電磁器件傳遞。而且,CPU板還有抗電磁干擾的屏蔽措施。故可確保PLC程序的運行不受外界的電與磁干擾,能正常地工作。
PLC使用的元器件多為無觸點的,而且為高度集成的,數量并不太多,也為其可靠工作提供了物質基礎。
在機械結構設計與制造工藝上,為使PLC能安全可靠地工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可確保PLC耐振動、耐沖擊。使用環境溫度可高達攝氏50多度,有的PLC可高達80--90度。
有的PLC的模塊可熱備,一個主機工作,另一個主機也運轉,但不參與控制,僅作備份。一旦工作主機出現故障,熱備的可自動接替其工作。
還有更進一步冗余的,采用三取一的設計,CPU、I/O模塊、電源模塊都冗余或其中的部分冗余。三套同時工作,終輸出取決于三者中的多數決定的結果。這可使系統出故障的機率幾乎為零,做到*。當然,這樣的系統成本是很高的,只用于特別重要的場合,如鐵路車站的道叉控制系統。
(2)軟件方面:
PLC的工作方式為掃描加中斷,這既可保證它能有序地工作,避免繼電控制系統常出現的"冒險競爭",其控制結果總是確定的;而且又能應急處理急于處理的控制,保證了PLC對應急情況的及時響應,使PLC能可靠地工作。
為監控PLC運行程序是否正常,PLC系統都設置了"看門狗"(Watchingdog)監控程序。運行用戶程序開始時,先清"看門狗"定時器,并開始計時。當用戶程序一個循環運行完了,則查看定時器的計時值。若超時(一般不超過100ms),則報警。嚴重超時,還可使PLC停止工作。用戶可依報警信號采
LC是將繼電器、接觸器、按鈕、開關等機電式控制器件用導線連接而成的以實現規定的順序控制功能的電路。在實際應用中,RLC存在一些難以克服的缺點。如:只能解決開關量的簡單邏輯運算,以及定時、計數等有限幾種功能控制,難以實現復雜的邏輯運算、算術運算、數據處理,以及數控機床所需要的許多特殊控制功能,修改控制邏輯需要增減控制元器件和重新布線,安裝和調整周期長,工作量大;繼電器、接觸器等器件體積較大,每個器件工作觸點有限。當機床受控對象較多,或控制動作順序較復雜時,需要采用大量的器件,因而整個RLC體積龐大,功耗高,可靠性差等。由于RLC存在上述缺點,因此只能用于一般的工業設備和數控車床、數控鉆床、數控鏜床等控制邏輯較為簡單的數控機床。
與RLC比較,PLC是一種工作原理*不同的順序控制裝置。PLC具有如下基本功能:
1)PLC是由計算機簡化而來的。為適應順序控制的要求,PLC省去了計算機的一些數字運算功能,而強化了邏輯運算控制功能,是一種功能介于繼電器控制和計算機控制之間的自動控制裝置。
PLC具有與計算機類似的一些功能器件和單元,它們包括:CPU、用于存儲系統控制程序和用戶程序的存儲器、與外部設備進行數據通信的接口及工作電源等。為與外部機器和過程實現信號傳送,PLC還具有輸入、輸出信號接口。PLC有了這些功能器件和單元,即可用于完成各種的控制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