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子PLC6AV63812BM074AV0現貨
• 上位機程序
主要用于顯示各個分析設備的工作情況,匯總煙氣的歷史數據,進行打印歸檔、趨勢顯示及報警信息處理。
上位機通過FameView組態軟件與AC500 PLC通過MODBUS-RTU或MODBUS-TCPIP協議進行通訊。實時的從儀器上采集數據,將采集到的數據分析處理后保存到數據庫中,并實現實時數據和歷史數據查看和曲線查詢,對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查詢、報表打印或導出到 EXCEL 表格中。
實時數據監測:能實時的從與計算機連接的儀器上采集數據,并進行分析顯示,可實時顯示各種檢測數據及系統運行時各部分的運行狀態。系統主要完成如下功能:
系統設置:設置系統參數。
用戶管理:實現系統的權限管理。
設備控制:能在計算機上對儀器進行控制,實現實時反吹和標定。
數據處理:將采集到的數據分析處理后保存到數據庫中。
歷史數據查詢:可以按時間段來查詢歷史測量數據。
數據報表打印:可以打印小時平均值日報表、日平均值月報表及月平均值年報表。
• 遠程通訊
遠程通訊主要是上位機與環保中心站之間通過GPRS/CDMA/電話撥號/局域網進行數據通訊。CEMS中的上位機作為服務器,環保中心站作為客戶機,采用C/S模式獲取數據。具體來說就是環保中心站站發送查詢請求,CEMS上位機返回相應時間段內的煙氣排放數據。
經過在現場的實際運行,整個系統穩定可靠。很好的完成了用戶的工藝要求。
6 結束語
由C200H可編程序控制器來構成的此輸灰控制系統安全、穩定、操作簡便、控制靈活、維護工作量少、修改控制系統相當方便,且有能滿足生產的要求,所以本系統具有推廣價值。
可編程序控制器問世于 20 世紀 60 年代,當時的可編程序控制器功能都很簡單,只有邏輯、定時、計數等功能;硬件方面用于可編程序控制器的集成電路還沒有投入大規模工業化生產, CPU 以分立元件組成;存儲器為磁心存儲器,存儲容量有限;用戶指令一般只有二三十條,還沒有成型的編程語言;機型單一,沒有形成系列。一臺可編程序控制器多只能替代200~300個繼電器組成的控制系統,在體積方面,與現在的可編程序控制器相比,可以說是龐然大物。
進入70年代,隨著中小規模集成電路的工業化生產,可編程序控制器技術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可編程序控制器功能除邏輯運算外,增加了數值運算、計算機接口、模擬量控制等;軟件開發有自診斷程序,程序存儲開始使用EPROM ;可靠性進一步提高,初步形成系列,結構上開始有模塊式和整體式的區分,整機功能從向通用過渡。
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微處理器技術日趨成熟,單片微處理器、半導體存儲器進入工業化生產,大規模集成電路開始普遍應用。可編程序控制器開始向多處理器發展,使可編程序控制器的功能和處理速度大為增強,并具有通信和遠程 I/O 能力,增加了多種特殊功能,如浮點運算、三角函數、查表、列表等,自診斷和容錯技術也迅速發展。
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普及應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門陣列以及集成電路的迅速發展,可編程序控制器的CPU已發展為由16位或32位微處理器構成,處理速度得到很大提高,高速計數、中斷、PID、運動控制等功能引入了可編程序控制器。使得可編程序控制器能夠滿足工業生產過程的各個領域,可編程序控制器已*取代了傳統的邏輯控制裝置,模擬量儀表控制裝置和以小型機為核心的DDC(直接數字控制)控制裝置。由于聯網能力增強,既可和上位計算機聯網,也可以下掛 FLEX I/O 或遠程 I/O ,從而組成分布式控制系統(DCS)已無困難。梯型圖語言和語句表語言*成熟,基本上標準化,SFC(順序功能圖)語言逐步普及,的編程器已被個人計算機和相應編程軟件所替代,人機界面裝置日趨完善,已能進行對整個工廠的監控、管理,并發展了冗余技術,大大加強了可靠性。
進入21世紀,可編程序控制器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