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子軟件6AV63812BU074AV0長沙
啟動操作:按下啟動按鈕SB1,I0.0的動合觸點閉合,M10.0產生啟動脈沖,M10.0的動合觸點閉合,使Q0.0保持接通,液體A電磁閥YV1打開,液體A流入容器。當液面上升到SL3時,雖然I0.4動合觸點接通,但沒有引起輸出動作。當液面上升到SL2位置時,SL2接通,I0.3的動合觸點接通,M10.3產生脈沖,M10.3的動合觸點接通一個掃描周期,復位指令R Q0.0使Q0.0線圈斷開,YV1電磁閥關閉,液體A停止流入;與此同時,M10.3的動合觸點接通一個掃描周期,保持操作指令S Q0.1使Q0.1線圈接通,液體B電磁閥YV2打開,液體B流入。
當液面上升到SL1時,SL1接通,M10.2產生脈沖,M10.2動合觸點閉合,使Q0.1線圈斷開,YV2關閉,液體B停止注入,M10.2動合觸點閉合,Q0.3線圈接通,攪勻電機工作,開始攪動。攪動電機工作時,Q0.3的動合觸點閉合,啟動定時器T37,過了6秒,T37動合觸點閉合,Q0.3線圈斷開,電機停止攪動。當攪勻電機由接通變為斷開時,使M11.2產生一個掃描周期的脈沖,M11.2的動合觸點閉合,Q0.2線圈接通,混合液電磁閥YV3打開,開始放混合液。
液面下降到SL3,液面傳感器SL3由接通變為斷開,使M11.0動合觸點接通一個掃描周期,M20.1線圈接通,T1開始工作,2秒后混合液流完,T1動合觸點閉合,Q0.2線圈斷開,電磁閥YV3關閉。同時T1的動合觸點閉合,Q0.0線圈接通,YV1打開,液體A流入,開始下一循環。
停止操作:按下停止按鈕SB2,I0.1的動合觸點接通,M10.1產生停止脈沖,使M20.0線圈復位斷開,M20.0動合觸點斷開,在當前的混合操作處理完畢后,使Q0.0不能再接通,即停止操作。
西門子軟件6AV63812BU074AV0
采用化整為零的原則以某一電動機或電器元件(如接觸器或繼電器線圈)為對象,從電源開始,自上而下,自左而右,逐一分析其接通斷開關系。
2.分析方法與步驟
①分析主電路
無論線路設計還是線路分析都是先從主電路入手。主電路的作用是保證機床拖動要求的實現。從主電路的構成可分析出電動機或執行電器的類型、工作方式,起動、轉向、調速、制動等控制要求與保護要求等內容。
②分析控制電路
主電路各控制要求是由控制電路來實現的,運用“化整為零”、“順藤摸瓜”的原則,將控制電路按功能劃分為若干個局部控制線路,從電源和主令信號開始,經過邏輯判斷,寫出控制流程,以簡便明了的方式表達出電路的自動工作過程。
西門子6AV2123-2MB03-0AX0銷售代理
輔助電路包括執行元件的工作狀態顯示、電源顯示、參數測定、照明和故障報警等。這部分電路具有相對獨立性,起輔助作用但又不影響主要功能。輔助電路中很多部分是受控制電路中的元件來控制的。
④分析聯鎖與保護環節
所示。
西門子6AV2123-2MB03-0AX0觸摸屏現貨
1. 輸入采樣階段
圖8 矩陣輸出
(3)并聯輸出 通斷狀態*相同的負載,可以并聯后共用PLC的一個輸出點(要考慮PLC輸出點的負載驅動能力)。例如PLC控制的交通信燈,
隨著半導體技術,尤其是微處理器和微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到70年代中期以后,特別是進入80年代以來,PLC已廣泛地使用16位甚至32位微處理器作為*處理器,輸入輸出模塊和外圍電路也都采用了中、大規模甚至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使PLC在概念、設計、性能價格比以及應用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這時的PLC已不僅僅是邏輯判斷功能,還同時具有數據處理、PID調節和數據通信功能,稱之為可編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更為合適,簡稱為PC,但為了與個人計算機(Persona1 Computer)的簡稱PC相區別,一般仍將它簡稱為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是微機技術與傳統的繼電器-接觸器控制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其基本設計思想是把計算機功能完善、靈活、通用等優點和繼電器控制系統的簡單易懂、操作方便、價格便宜等優點結合起來,控制器的硬件是標準的、通用的。根據實際應用對象,將控制內容編成軟件寫入控制器的用戶程序存儲器內。繼電器控制系統已有上百年歷史,它是用弱電信號控制強電系統的控制方法,在復雜的繼電器控制系統中,故障的查找和排除困難,花費時間長,嚴重地影響工業生產。在工藝要求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控制柜內的元件和接線需要作相應的變動,改造工期長、費用高,以至于用戶寧愿另外制作一臺新的控制柜。而PLC克服了繼電器-接觸器控制系統中機械觸點的接線復雜、可靠性低、功耗高、通用性和靈活性差的缺點,充分利用微處理器的優點,并將控制器和被控對象方便的連接起來。由于PLC是由微處理器、存儲器和外圍器件組成,所以應屬于工業控制計算機中的一類。
對用戶來說,可編程控制器是一種無觸點設備,改變程序即可改變生產工藝,因此如果在初步設計階段就選用可編程控制器,可以使得設計和調試變得簡單容易。從制造生產可編程控制器的廠商角度看,在制造階段不需要根據用戶的訂貨要求專門設計控制器,適合批量生產。由于這些特點,可編程控制器問世以后很快受到工業控制界的歡迎,并得到迅速的發展。目
| | | | PLC四十年來的發展概況 | 2018-03-13 來源: 本站 |  |  |
1985年,電工委員會(IEC)對PLC作出如下定義: 可編程控制器PLC是一種數字運算操作的電子系統,專為在工業環境應用而設計;它采用一類可編程的存儲器,用于其內部存儲程序,執行邏緝運算、順序控制、定時、計數與算術運算等操作指令,并通過數字、模擬式的輸入、輸出,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或生產過程;可編程控制器及其有關外圍設備的設計,都要按照“易于與工業控制系統聯成一個整體、易于擴充功能的原則”進行。 由該定義可知:PLC是一種由“事先存貯的程序”來確定控制功能的工控類計算機。 20世紀60年代,汽車生產線的自控系統基本上由繼電器控制裝置構成。當時汽車的每一次改型都直接導致繼電器控制裝置的重新設計和安裝。隨著生產的發展,汽車型號更新的周期變短,因而繼電器控制裝置就需要經常地重新設計和安裝,這不僅費時、費工、費料,甚至阻礙了更新周期的縮短。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在1969年公開招標,希望用新的控制裝置來取代繼電器控制裝置,并提出了以下10項招標指標: ①編程方便,現場可修改程序; ②維修方便,采用模塊化結構; ③可靠性高于繼電器控制裝置; ④體積小于繼電器控制裝置; ⑤數據可直接送入起管理作用的(上位)計算機; ⑹成本可與繼電器控制裝置竟爭; ⑺輸入可以是交流115V(注:我們中國是AC220V); ⑻輸出為(交流115V,2A以上),能直接驅動電磁閥、接觸器等; ⑼在擴展時,原系統只需要進行很小的變更; ⑽用戶程序存儲器容量至少能擴展到4KB。 1969年,美國數字設備公司(DEC)研制出*臺PLC,并在美國通用汽車自動裝配線上試用,獲得了成功。這種新型的工控裝置,以其體積小、可變性好、可靠性高、使用壽命長、簡單易懂、操作維護方便等一系列優點,很快就在美國的許多行業里得到推廣應用。到1971年,已經成功地應用于食品、飲料、冶金、造紙等行業。 這一新型的工控裝置的出現,受到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高度重視。1971年,日本從美國引進了這項新技術,很快研制出了他們的第1臺PLC。1973年,西歐國家也研制出他們的第1臺PLC。我國從1974年始研制,到1977年開始應用于工控領域。 早期的PLC,一般稱為“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這時的PLC基本上是(硬)繼電器控制裝置的替代物,主要用于實現原先由繼電器完成的順序控制、定時、計數等功能。它在硬件上以“準計算機”的形式出現,在I/O接口電路上做了改進以適應工控現場要求。裝置中的器件主要采用分立元件和中小規模集成電路,并采用磁芯存儲器。另外,還采取了一些措施,以提高抗*力。在軟件編程上,采用類似于電氣工程師所熟悉的繼電器控制線路的方式——梯形圖(Ladder)語言。因此,早期的PLC的性能要優于繼電器控制裝置,其優點是簡單易懂、便于安裝、體積小、能耗低、有故障顯示、能重復使用等。其中PLC*的編程語言——梯形圖語言一直沿用至今。 20世紀70年代,微處理器的出現使PLC發生了巨變。美國、日本、德國等一些廠家先后開始采用微處理器作為PLC的CPU(*處理單元),這樣使PLC的功能大大增強。在軟件方面,除了保持原有的邏緝運算、計時、計數等功能以外,還增加了算術運算、數據處理、網絡通信、自診斷等功能。在硬件方面,除了保持原有的開關模塊以外,還增加了模擬量模塊、遠程I/O模塊、各種特殊功能模塊,并擴大了存儲器的容量,而且還提供一定數量的數據寄存器。 到了20世紀80年,由于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迅速發展,微處理器價格大幅度下跌,使得各種類型的PLC所采用的微處理器的檔次普遍提高。早期的PLC一般采用8位的CPU,現在的PLC一般采用16位或32位的CPU。另外,為了進一步提高PLC的處理速度,各制造廠還紛紛研制開發出的邏輯處理芯片,這就使得PLC的軟、硬件功能有了巨變。 目前,世界上約有200家PLC生產廠商,其中,美國的Rockwell、GE,德國的西門子(Siemens),法國的施耐德(Schneider),日本的三菱、歐姆龍(Omron),他們掌控著*80%以上的PLC*,他們的系列產品從只有幾十個點(I/O總點數)的微型PLC到有上萬個點的巨型PLC,*。 經過多年的發展,國內PLC生產廠家約有三十家,但尚未形成頗具規模的生產能力,國內PLC應用市場仍然以國外產品為主,如:Siemens的S7-200小系列、S7-300中系列、S7-400大系列,三菱的FX小系列、Q中大系列,0mron的CPM小系列、C200H中大系列等。 值得一提的是,湖北黃石的科威自控公司。 小系統用戶希望在數據處理上像DCS、可靠性上像PLC、價格上像單片機嵌入系統。嵌入式PLC正好滿足用戶的這些愿望。嵌入式PLC是指“將支持PLC(梯形圖)編程語言的內核EasyCore以小板芯的形式”嵌入到特定的控制裝置中,使該裝置除了具有自身的功能之外,還具有PLC的基本功能;開發人員能夠在該PLC編程語言平臺上,輕而易舉地設計出通用型PLC、客戶型PLC、以及各種特型控制板。嵌入式PLC是科威公司立足原有的自動化儀表技術、現場總線技術和10多年的自動化工程項目經驗,在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的協作下,經過3年多的努力攻關,*成功的。由于嵌入式PLC的社會及經濟價值十分巨大,2005年被列為國家攻關計劃。迄今為止,科威公司的嵌入式PLC產品——通用型PLC、(按照客戶要求定制的)客戶型PLC、特型控制板,已在紡織機械、工業窯爐、塑料機械、印刷包裝機械、食品機械、數控機床、恒壓供水設備、環保設備等行業中成功應用,并且在窯爐自動化系統的應用中占有明顯的技術優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