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設備 污泥處理設備 水處理過濾器 軟化水設備/除鹽設備 純凈水設備 消毒設備|加藥設備 供水/儲水/集水/排水/輔助 水處理膜 過濾器濾芯 水處理濾料 水處理劑 水處理填料 其它水處理設備
羅克佳華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閱讀:709發布時間:2017-11-22
黃河連線專訪丨李瑋:把霧霾扼殺在搖籃里
聚焦信息技術領域 為產業發聲
導讀
說起霧霾,它并不是什么新鮮的東西,只不過之前霧和霾是分開的。霧,由于濕氣在凌晨溫度低,凝結而成,隨太陽升起,溫度升高而后自然消退,這是一種自然現象。霾,由細小的灰塵顆粒聚集而成,會隨著空氣的流動而散開。現在,這二者經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久久不散,直到狂風來臨!盼晴日?還是盼狂風?糾結!糾結!
據*衛星監測分析,2016年我國多地遭遇霧霾天氣影響,包括北京、天津在內的23個城市啟動霧霾紅色預警,17個城市啟動霧霾黃色預警,霧霾已經成為全國性的難題。究其根源,燃煤,尾氣,工業排污是造成霧霾的三大元兇。如何把霧霾扼殺在搖籃里?如何迅速找到霧霾源頭?如何解決滯后性問題?成了揮之不去的謎團。為此,黃河連線專訪了 羅克佳華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瑋,以下為專訪實錄:
1.黃河連線:羅克佳華作為一家物聯網公司,一直在環保領域深耕細作。為什么會這么關注環保?
李瑋:在國外時,我就開始關注祖國、關注家鄉山西的環境變化,我懷念以前滿天繁星的日子,所以就想將國外的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帶回國,用行動支持祖國的發展。剛回國在山西發展時,我們做的是礦井安全,在數字化礦山建設上積累了豐富的監測經驗。
2006年,環保問題逐漸突出,羅克佳華開始正式涉足環保領域,我們從“井下”爬到了“煙囪”上。基于豐富的監測經驗,開始應用物聯網、大數據技術創新環保領域的技術服務。我們深入污染一線,采集*手的污染數據,真正研發出有成效、能解決問題的產品。慢慢的,在環保領域,我們摸爬滾打,參與的項目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整體解決方案。
李瑋參加馬拉松
在2014年,我參加了北京馬拉松,這對從事環保領域的我觸動很大。這也是我為什么這么多年,將主要精力聚焦到霧霾監管問題上的一個主要原因。我希望將我們在生態環境方面的想法、發明、科技成果,轉換成生產力,用“物聯網+大數據”進行環境質量監管,建立生態環境大數據庫,構建以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這個和“十*大”上,習號召非常契合。
2.黃河連線:羅克佳華在環境保護這個領域主要有哪些貢獻?
李瑋:羅克佳華自2006年正式涉足環保領域。到目前為止,形成了以環保物聯網為基礎,以生態大數據為靈魂的環保服務架構,對大氣環境、水環境、聲環境、土壤環境、污染源監測、區域生態環境監測等進行全面覆蓋及完善,建立健全“智慧環保”管理系統。
大氣環境監測微觀站
以“通州模式”為例,2013年,羅克佳華作為環保工程技術中心承建單位,應邀參加全國霧霾研討會,提出生態網格化監測理論,在北京通州進行了應用,在通州我們建設了覆蓋全區的近500個大氣環境監控微觀站點和18個大氣環境監測子站、1個大氣環境監測全項站,通過易于分散布點的前端監測站點和后端大氣環境數據服務平臺,構建了網格化大氣環境監測分析服務體系
。欄目報道了中心的網格化監測項目
系統自動生成的趨勢圖,可以清楚地看到哪個地方的污染是風吹過來的,哪些地方是本地產生的;在動態趨勢分析的基礎上還做了城市管理應急系統。通州2015年PM2.5的日均濃度是92.5,比2014年改善了12.7%, 2016年1-8月份空氣質量改善率持續位列全市*,在短短一年時間里,甩掉了兩項全市墊底的局面,一躍成為全市*,“通州模式”享譽全國,吸引了各市環保系統*紛紛前去學習、交流。現在這套系統已經在房山、豐臺,山東、河南等多個地方實施建設。
3.黃河連線:羅克佳華的物聯網技術在環保領域是如何體現的?
李瑋:我以現在全國的網格化監測技術為例,介紹物聯網技術如何應用的。
大氣顆粒物監測動態云圖
首先將城市居民區、農村鄉鎮、重點工業企業、道路交通、建筑工地等環境監測對象進行網格化劃分,將每一個污染源固定到網格內,每一個網格布設一個微觀監測設備。不管是工地施工的揚塵污染,還是街頭燒烤、燃煤排放,監測設備非常靈敏,甚至連一根煙帶來的污染都能實時感知。環境問題一旦出現,環境指數超標,生態環境大數據服務平臺,會出現局部紅色預警顯示,系統自動生成污染派單,給對應的網格員進行污染*法。
同時,作為物聯網大數據中心、物聯網大數據中心的承建單位,羅克佳華擁有強大的數據挖掘和分析能力。經過數據分析,我們能清楚的知道外地影響值、本底污染源究竟是什么,污染源的源頭是什么,能不能快速的出擊和治理,*改變了原來的環境監測和管理模式,成為目前環保工作的新常態。
全國生態環境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
目前羅克佳華承擔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全國生態環境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將原來各自為政、各自運行的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態勢,轉變為統一規劃、統一設計在一個平臺上的建設方式,有了統一的技術體系,以及統一的服務體系作為支撐,通過平臺化運營的合作模式,佳華環保生態圈就能夠將產品、技術、方案等結合起來,實現統一的環境綜合解決方案。可以說,憑借大數據、物聯網的信息技術與環保設備的深入融合,我們羅克佳華正在以數據共享的方式重塑物聯網+環保新生態。
4.黃河連線:我們發現污染往往在事情發生后才能發現,能否在污染發生前就進行防御,另外,在污染發生后會進行哪些治理?
李瑋:過去,空氣質量狀況的來源只能依靠各地空氣站點。各站點間缺乏互聯互通,一旦某地缺乏足夠的空氣質量監測點,空氣質量的具體數值就無法獲得。地面空氣質量監測站的位置又是按照行政區域劃分設置的,往往數量有限。
以北京市為例,六環以內共有35個空氣質量站點,但仍無法反映整個北京市的空氣質量狀況,因而空氣質量預測也總是難盡人意。針對這一難題,羅克佳華在全國*“生態環境微觀監測站”、“大氣網格化環境監管系統”,通過網格布點鎖定污染源,實現靶向治理。目前這個系統已在北京、上海、天津、廣東、山東、河南、貴州、山西等全國各省市進行了廣泛應用。
5.以往如果出現污染事件,除了巡查人員路過發現外,就只能依靠市民舉報。有時候市民舉報說不清具體位置,這個問題是怎么解決的?
李瑋:我們的“生態環境微觀監測站”密布到村莊、街道等基層單位,可以實時、全面地采集空氣數據,每分鐘上傳一次數據,環境問題一旦出現,環境指數超標,城市生態環境大數據服務平臺,會出現局部紅色預警顯示,從而可以快速確定污染源的種類以及出現的時間、地點,*解決了霧霾定位的問題,并為接下來的治理提供了*手的詳盡資料。
硬件開發團隊正在進行產品的設計開發
這個項目實施后,走在監測區域的任何一條街巷,可以隨時通過手機APP了解到其所在位置的大氣狀況,是否有霧霾、PM2.5含量是多少、對人體有哪些影響、污染源頭從哪里過來的……全部歷歷在目;對于環保*法來說,可以在污染物出現的幾分鐘內就定位污染源,從而有的放矢。
6.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時代來臨之際,羅克佳華重點做了哪些布局和發展規劃?
李瑋:物聯網、大數據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羅克佳華企業的定位,我們將這些*應用在智慧城市、生態環境領域。
提供頂層設計、智能制造、軟件研發、運營維護、數據管理等整體解決方案。*的網格化模式,通過大范圍、高密度的布點,實時收集污染數據,形成動態趨勢圖,追溯污染源,靶向治理。網格化在成功應用后,我們期望,它不僅僅是一個儀表,一種技術,更多的是,改變環境治理的工作模式,形成環保工作的新常態,促進環保工作新常態的形成,提高環境改善率。
第二,建立自己的數據中心。環保行業對數據只是統計數據的應用,真正對大數據層面的深度挖掘遠遠不夠,所以,必須有自己的數據中心。目前,在太原、鄂爾多斯,我們建立有自己的數據中心,做好環境方面的數據分析和決策。
山西物聯網大數據中心
第三,羅克佳華承擔了國家重大專項——全國生態環境大數據服務平臺的建設和運營。我們的大平臺真正是為環保領域去服務的,我們制作成一些數據產品,為政用、商用、民用領域服務。在大數據潮流下,由環保部牽頭,國家環保部工程技術中心參與,將平臺推向公眾,為老百姓服務。在次基礎上,構建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全民環保新模式。
轉自黃河連線
環保在線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 .? ?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請輸入你感興趣的產品
請簡單描述您的需求
請選擇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