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山東華銳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工業污水處理設備>> 污水處理設備撬動新態勢
處理量 | 1m3/h |
---|
污水處理設備撬動新態勢
污水處理設備撬動新態勢
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從黨的“十五大”報告中開始提出加強環境保護,到實現美麗中國的政策要求,環境治理已經融入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十二五”時期,環境治理投入達到*規模,行業經歷了快速發展階段。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環境治理正在呈現經歷了從專項治理向綜合治理的轉變,行業開始進入新的發展狀態。
PPP、大并購、野蠻人、海外投資……越來越多的環保產業人士從這些“錢”味十足的詞匯中,感到了環保產業資本時代的洶涌氣息。
2016年2月,北京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控)對德國EEW(垃圾焚燒企業)超過百億人民幣的天價并購投資還歷歷在目。而這起并購的背后,國企北控展現出的融資能力是這場并購大戰中值得關注的看點和獲勝的關鍵:據外媒披露,為完成此次收購,北控向國內某銀行以1%左右的利率籌了高達25億歐元的巨額短期貸款。
在環保產業市場做大、熱錢遍地、參與者激增的背景下,將企業的財技即投融資能力作為區分企業層級的標準,遠比資產規模要更有說服力。EEW收購案中的一個細節是,民營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天楹環保也是主要競購方之一。然而在北控105億元人民幣(對應溢價率227%)的收購金額揭曉之后,不禁讓人有些唏噓:全部身家45億元的天楹環保或許僅僅是個陪練。
的確,在資本大潮席卷之下,一些公司憑借強硬的股東背景以及得天獨厚的身份,擁有了包括其他上市公司在內的絕大部分環保企業所不擁有的能力,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似乎在環保產業中愈發凸顯。
另辟蹊徑
毋庸置疑的是,相比一些傳統產業的不景氣,環保產業近年來風生水起,一度商機爆棚。連續兩年,總理李克強都在《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把節能環保產業培育成我國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
業界資深人士王洪春指出,各類央企、國企、上市公司蜂擁而入,跑馬圈地,低價血拼,好像又回到幾十年前,只不過這次拼的不是技術、產品,而是資金成本和在資本市場的對價。“以前國企、央企和上市公司都不愿意做環保產業,我們就相當于野兔子,非常活躍。現在這些老虎們來了,很快就把我們這些野兔子吃了。”王洪春表示,當然,老虎和兔子還是可以共生的,但我們就只能為他們做一些配套而已,這樣的競爭環境有失公平。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擔心,產業過熱,有可能讓環保產業重蹈前幾年光伏和風能的覆轍,整個行業投資供大于求,產能過剩,終使得行業陷入長期低潮。
此外,經過近20年的發展,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高潮已經過去,污水處理、垃圾焚燒、電廠脫硫脫硝的處理率均已達到90%左右。大批資本進入,在規模有限的市場上跑馬圈地,有可能導致的結果就是大打價格戰,掀起低價競標之風。其后果就是擾亂整個環保市場,傷害行業的健康發展,終也會影響環境治理的效果。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