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滬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文章>>免疫組化實驗方法
一、免疫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 Immunocytochemistry, ICC)原理
免疫組化是應用免疫學基本原理--抗原抗體反應,即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通過化學反應使標記抗體的顯色劑 (熒光素、酶、金屬離子、同位素) 顯色來確定組織細胞內抗原(多肽和蛋白質),對其進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稱為免疫組織化學技術(Immunohistochemistry)或免疫細胞化學技術(Immunocytochemistry)。
*,抗體與抗原之間的結合具有高度的特異性。免疫組化正是利用這一特性,即先將組織或細胞中的某些化學物質提取出來,以其作為抗原或半抗原去免疫小鼠等實驗動物,制備特異性抗體,再用這種抗體(*抗體)作為抗原去免疫動物制備第二抗體,并用某種酶(常用辣根過氧化物酶)或*等處理后再與前述抗原成分結合,將抗原放大,由于抗體與抗原結合后形成的免疫復合物是無色的,因此,還必須借助于組織化學方法將抗原抗體反應部位顯示出來(常用顯色劑DAB顯示為棕黃色顆粒)。通過抗原抗體反應及呈色反應,顯示細胞或組織中的化學成分,在顯微鏡下可清晰看見細胞內發生的抗原抗體反應產物,從而能夠在細胞或組織原位確定某些化學成分的分布、含量。組織或細胞中凡是能作抗原或半抗原的物質,如蛋白質、多肽、氨基酸、多糖、磷脂、受體、酶、激素、核酸及病原體等都可用相應的特異性抗體進行檢測。
免疫組織化學技術按照標記物的種類可分為免疫熒光法、免疫酶法、免疫鐵蛋白法、免疫金法及放射免疫自影法等。
用于病理診斷的主要有免疫熒光法和免疫酶法。免疫熒光法是現代生物學和醫學中廣泛應用的方法之一,包括熒光抗體和熒光抗原技術,具有抗原抗體反應的特異性,染色技術的快速性,在細胞或組織上定位的準確性,以及熒光效應的靈敏性等優勢。但是,由于免疫熒光法必須具有熒光顯微鏡,熒光強度隨時間的延長而逐漸消退,結果不易長期保存等缺點,在普及應用上受到一定限制,而逐漸被免疫酶法所取代。
二、IHC/ICC實驗方法
1、儀器設備
(1)18cm不銹鋼高壓鍋或電爐或醫用微波爐;
(2)水浴鍋。
2、試劑
(1)PBS緩沖液(pH7.2~7.4):NaCl 137mmol/L,KCl 2.7mmol/L,Na2HPO4 4.3mmol/L, KH2PO4 1.4mmol/L。
(2)0.01mol/L檸檬酸鹽緩沖液(CB,pH6.0,1000ml):檸檬酸三鈉 3g,檸檬酸 0.4g。
(3)0.5mol/L EDTA緩沖液(pH8.0):700ml水中溶解186.1gEDTA·2H2O,用10 mmol/L NaOH調至pH8.0,加水至1000ml。
(4)1mol/L的TBS緩沖液(pH8.0):在800ml水中溶解121gTris堿,用1N的HCl調至pH8.0,加水至1000ml。
(5)酶消化液: a、0.1%*液:用0.1%CaCl2(pH7.8) 配制。 b、0.4%*液:用0.1N的HCl配制。
(6)3%甲醇-H2O2溶液:用30%H2O2和80%甲醇溶液配制。
(7)封裱劑:
a、甘油和0.5mmol/L碳酸鹽緩沖液(pH9.0~9.5)等量混合;
b、油和TBS(或PBS)配制。
(8)TBS/PBS pH9.0~9.5,適用于熒光顯微鏡標本;pH7.0~7.4適合于光學顯微鏡標本。
3、操作流程
(1)脫蠟和水化
脫蠟前,應將組織芯片在室溫中放置60分鐘或60℃恒溫箱中烘烤20分鐘。
1)組織芯片置于二甲苯中浸泡10分鐘,更換二甲苯后再浸泡10分鐘;
2)無水乙醇中浸泡5分鐘;
3)95%乙醇中浸泡5分鐘;
4)70%乙醇中浸泡5分鐘;
(2)抗原修復
用于福爾馬林固定的石蠟包埋組織芯片。
1)抗原熱修復
在沸水中加入EDTA(pH8.0)或0.01M*緩沖溶液(pH6.0)。蓋上不銹鋼高壓鍋的蓋子,但不進行鎖定。將玻片置于金屬染色架上,緩慢加壓,使玻片在緩沖液中浸泡5分鐘,然后將蓋子鎖定,小閥門將會升起來。10分鐘后,去除熱源,置入涼水中,當小閥門沉下去后打開蓋子。本方法適用于較難檢測或核抗原的抗原修復。
2)煮沸熱修復
電爐或者水浴鍋加熱0.01M*緩沖溶液(pH6.0)至95℃左右,放入組織芯片加熱10~15分鐘。
3)微波熱修復
在微波爐里加熱0.01M*緩沖溶液(pH6.0)至沸騰后將組織芯片放入,斷電,間隔5~10分鐘,反復1-2次。適用的抗原有:AR,Bax,Bcl-2,C-fos,X-jun,C-kit,C-myc,E-cadherin,Chromogranin A,Cyclin,ER,Heat shock protein,HPV,Ki-67,MDMZ,p53,p34,p16,p15,P-glycoprotein,PKC,PR,PCNA,ras,Rb,TopoismeraseⅡ等。
4)酶消化方法
常用0.1%*和0.4%*液。*使用前預熱至37℃,切片也預熱至37℃,消化時間約為5~30分鐘;*消化37℃時間為30分鐘。適用于被固定遮避的抗原,其中有:Collagen,Complement,Cytokeratin,C-erB-2,GFAP,LCA,LN等。
(3)免疫組織化學染色
常見的染色方法有兩種:SP法,SABC法。以下分別列出兩種方法的實驗步驟。
SP法
1)脫蠟、水化;
2) PBS洗2~3次各5分鐘;
3)3%H2O2(80%甲醇)滴加在TMA上,室溫靜置10分鐘
4)PBS洗2~3次各5分鐘;
5)抗原修復;
6)PBS洗2~3次各5分鐘;
7)滴加正常山羊血清封閉液,室溫20分鐘。甩去多余液體。
8)滴加Ⅰ抗50μl,室溫靜置1小時或者4℃過夜或者37℃1小時。
9)4℃過夜后需在37℃復溫45分鐘。
10)PBS洗3次各5分鐘;
11)滴加Ⅱ抗40~50μl,室溫靜置,或37℃1小時;
12)抗中可加入0.05%的tween-20.
13)BS洗3次各5分鐘;
14)DAB顯色5~10分鐘,在顯微鏡下掌握染色程度;
15)PBS或自來水沖洗10分鐘;
16)蘇木精復染2分鐘,鹽酸酒精分化;
17)自來水沖洗10~15分鐘;
18)脫水、透明、封片、鏡檢。
SABC法
1)脫蠟、水化。
2)PBS洗兩次各5分鐘。
3)用蒸餾水或PBS配置新鮮的3%H2O2,室溫封閉5~10分鐘,蒸餾水洗3次。
4) 抗原修復。
5) PBS洗5分鐘。
6) 滴加正常山羊血清封閉液,室溫20分鐘。甩去多余液體。
7) 滴加Ⅰ抗,室溫1小時或者4℃過夜或者37℃1小時(4℃過夜后在37℃復溫45分鐘)。
8) PBS洗三次每次2分鐘。
9) 滴加*化二抗,20℃~37℃20分鐘。
10)PBC洗3次每次2分鐘。
11)滴加試劑SABC,20℃~37℃20分鐘。
12)PBS洗4次每次5分鐘。
13)DAB顯色:DAB顯色試劑盒或者自配顯色劑顯色(鏡下掌握顯色程度)。
14)蒸餾水洗。蘇木素復染2分鐘、鹽酸酒精分化。
15)脫水、透明、封片、鏡檢。
原文地址:/biotech/Immunity/2009/k8204950112.html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