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設備 污泥處理設備 水處理過濾器 軟化水設備/除鹽設備 純凈水設備 消毒設備|加藥設備 供水/儲水/集水/排水/輔助 水處理膜 過濾器濾芯 水處理濾料 水處理劑 水處理填料 其它水處理設備
北京天成正博環保工程設備公司
閱讀:376發布時間:2011-1-14
2010年是環保行業蓬勃發展的一年,其中不僅有來自宏觀經濟復蘇帶來的動力,更有新興行業發展帶來的加速度。2010年是十一五節能減排zui后一年,這在一定程度上凸顯了環保行業在2010年的重要性,整個工業領域以及能源領域紛紛大力引進環保設備,積極發展低碳經濟,環保行業一時風光無限。同時,國家以行政力量大力推動節能減排,環保行業受節能減排的帶動,一直處于持續上漲的態勢。
展望2011年,我國環保行業的投資將進一步加大。按照經驗,我國目前的環保投資遠遠沒有達到相應的水平,也就是說在接下來的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我國只有不斷加大環保投資,使其達到GDP的3.0%,才能有效地控制污染情況,才能有效地改善環境。因此,2011年期間,環保行業的發展速度必將持續看漲,在這個基礎上,我國環保投資需求結構也將向成熟的市場進一步靠攏。
一、水務行業
2010年水務市場一片飄紅,碧水源與萬邦達的成功上市水務行業成功占據整個環保行業的地位。2010年上半年,*先后發出了促進民間資本進入公用事業的“36條”和進一步清理整頓地方投融資平臺的“19號文”,在兩大政策的推動下,地方水務改革的步伐進一步加快,銀川水務、貴陽水司先后重啟了股權轉讓行動,新一輪的水務企業股權出讓高潮起伏跌宕。
市場上有一個較為明顯的特征就是央企開始進駐公共事業,水務行業也不例外,此前市場上的四分格局有了大幅擺動,外資的力量進一步被削弱,國資力量進一步被加強,特別是在眾多項目爭奪戰中,國資利用優厚的人脈關系與豐富的資金挫傷了外資的競爭力,甚至較多項目都實行了內部消化,外資的高溢價方式已經不再是奪勝的關鍵,央企的跑馬圈地更多意義上是實現一種戰略投資。實際上,在不久的將來,水資源將成為國家的經濟命脈,央企若能從一定程度上控制水務行業,也符合國家戰略使命。
對民營企業而言,在央企與外資的雙重夾擊下,*的出路就是不斷創新,尋找新的領地。在這一層面上,桑德環境較為成功地實現了走出去的戰略,了中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貿易的浪潮。隨著國內市場的漸漸飽和,市場特別是眾多不發達國家將是中國企業軍的目標。若要走出去,資金的供給相當重要,因此,擴大投融資渠道,參與資本運作將成為眾多企業未來發展的重點內容。
2010年爭議zui多的莫過于各地跟風的水價上漲,城市水價由水資源費、水利工程供水價格、城市供水價格,以及污水處理費四部分組成。水資源費反映水稀缺的成本,通常以費用的形式收取;城市供水服務價格以及部分城市具有的引水工程價格,反映水的生產費用,真正屬于“價格”的部分,也是價格和成本監管的重點;污水處理費反映水的環境成本,和水資源費一樣以費用的形式征收。
盡管各地水務企業期待長期虧損狀態亟待通過水價上漲加以改善,但是由于對定價機制、管理監審等各方問題存在較大的模糊性,民眾并不接納,抵觸情緒較重。未來水資源將會進一步短缺,因此,水價上漲的壓力依然存在,并且空間可能較大。政府部門應該合理控制超前建設率,切勿重復建設,造成資源的浪費,從而減輕消費者的負擔。
2010年期間,膜處理技術在碧水源與萬邦達的推動下,正式大規模運用于各項污水處理項目,在水處理標準不斷提高、傳統工藝下出水標準很難穩定達標的情況下,膜處理技術將是未來水務行業處理工藝的發展趨勢。碧水源幾乎囊括了整個北京地區的污水處理項目,其下一步戰略必然是走出北京,實現戰略擴張。萬邦達目前多傾向于工業污水處理,兩者并沒有體現出過多的競爭,隨著市場進一步融合,更多的企業將參與到這個行業,隨著膜國產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成本的逐漸下降,膜處理的時代即將到來。
十二五期間,總量約束將變更為總量約束與質量指導的雙向推導,水務方向上將有三大看點:一是膜技術的應用以及進一步的推廣,包括成本的大幅下降;二是污泥處置問題,若污泥處置問題不能解決,污水處理就不能稱之為完善的污水處理,并且這期間還牽涉到固廢處理與污水處理的交叉點;三是中西部及鄉鎮地區的污水處理能力建設,仍然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因此,2011年整個水務行業的發展仍將持續10年的良好勢頭。
二、固廢行業
中國的固廢處理行業受益于“人口紅利”,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包括固廢行業在內的環保行業都將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根據預測,“十二五”期間,我國固廢行業投資規模將達到8000億元,較“十一五”期間翻兩番。
固廢行業的高速發展來源于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支撐。我國的固廢行業仍處在發展初期,政府承擔主要責任,并通過征收垃圾處理費對企業進行補貼,但由于產業化程度和市場集中度還比較低,企業在盈利方面還存在較多的缺陷。同時,由于工藝復雜,市場競爭無序,盡管產業發展潛力較大,仍難以突破現有的局限。據推測,隨著垃圾處理費的進一步落實,產業發展正在進入一個相對的拐點,一旦固廢產業駛入快車道,設備制造企業首先獲利,在幾種垃圾處理方式中,焚燒zui引人注目,2010年也是垃圾焚燒發電爭議的一年。自年初的反焚燒運動開始,垃圾焚燒就一直處于輿論的浪尖,但是經過一年的努力,垃圾焚燒發電的發展速度已經遠遠趕超其它幾類固廢處理方式,成為固廢處理行業新的利潤增長點,全國各地都掀起了新建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浪潮。
直接受利于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當屬設備制造業,預計400t/d以上處理能力的大型國產化爐排爐將是未來發展的重點。當前我國固廢處理設備正處于快速增長期。目前中國已經運行焚燒發電省級區域有20多個,垃圾焚燒發電是典型的規模化效應,僅靠一家是無法盈利的,但如果建設5到10個項目,形成連鎖的商業模式,就能實現規模化盈利,特別是前期若能較好地控制成本,一旦項目正常運轉,就能形成穩定的現金流。
實際上垃圾焚燒發電在廠址的選擇上有很大的技巧,因為盈利的主要來源是垃圾處理補貼費,北京、上海、深圳的平均水平為150元每噸左右,而中部地區例如武漢地區僅為70元每噸,70元已經觸碰到垃圾焚燒發電盈利的底線,這種地區差異直接導致了行業發展的不均衡性,中西部地區難以推進,因為經濟不發達,承受費用有限,而且這些地區土地資源較為豐富,通常易選擇衛生填埋為主要處理方式。
由于該行業沒有替代品,行業競爭較為溫和,目前國內市場上的競爭并不激烈,雖然政府作為購買者購買力強,但同時議價能力也強,如何處理好與政府的合作關系是運營商亟需努力的。近一年來,進入該行業的新競爭者并不多,因為面臨技術、資金以及實際運營經驗的障礙,行業呈現出強者恒強的現狀。
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和人口密集區垃圾焚燒處理率應不低于50%,中西部地區不低于25%,因此,十二五期間焚燒比例將有進一步提升。目前整個市場格局較為分散,未來能夠繼續做強的企業必須擁有資金實力、項目經驗、品牌效應以及不斷創新的科研團隊。
2010年11月,國家環保部出臺了《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征求意見稿)》,進一步嚴格控制垃圾發電行業的尾氣排放標準,即便經過修訂,國內標準仍與歐美國家有不小的差距。隨著民眾關注度越來越高,未來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尾氣凈化領域將發展為一個相當成熟的子行業,從方案設計、設備制造到運營施工將逐漸走向專業化運作,這種子行業或將逐漸滲入大氣領域,產生協同效應。
三、大氣行業
十一五規劃中,國家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并將其作為約束性指標,2009年,我國通過對火電廠安裝脫硫設施提前完成十一五預期目標。十二五期間,由于結構性減排啟動,脫硫市場的前景較為悲觀,現有脫硫設施的改造或能成為節能減排市場的有力補充。同時,不只火電行業,其它行業也將進入脫硫市場的浪潮中。現階段已經明確氮氧化物將被納入約束性指標,脫硝市場的啟動將會為大氣污染治理行業注入新的活力。
作為二氧化硫的主要貢獻者,火電行業在二氧化硫的減排過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預計到2015年,火電裝機容量有望達到9.5億千瓦,而脫硫機組有望超過8億千瓦,占比85%左右。盡管預計很高,但受目前電源機構的調整,火電裝機增速的回落,市場被普遍看淡,我們仍然期待十二五期間市場會超出預期。
首先,脫硫市場經歷了一輪爆發式的增長,行業競爭混亂期已經過去,企業之間的壓價競爭也有所緩解,未來發布的標準恐將更加嚴格,行業正在慢慢進入良性的競爭軌道。先前企業采用的設備由于質量問題或將面臨新一輪的更換高峰期。
其次,近年來煤價大漲,煤質條件的改變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鍋爐的運行條件有了波動,配套的脫硫設備都將進行調整,這無疑為現有的市場帶來了大量需求。
再次,火電行業脫硫市場已經發展得較為成熟,鋼鐵行業有關燒結機煙氣脫硫有望成為十二五的突破對象,目前我國共有燒結機1200多臺,若十二五期間絕大部分燒結機要完成脫硫治理,那么潛在的市場效應將是很明顯的。因此,綜合考慮到上述因素,十二五期間脫硫市場的容量將是巨大的。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啟之年,脫硫市場不會出現大幅波動,但*向集中的態勢非常明顯,兩級分化越來越嚴重,小型企業開始經歷艱難的抉擇,而相對的大型企業則有望占據越來越多的*,例如龍凈環保、國電龍源等企業的發展勢頭不可小覦。
氮氧化物納入十二五約束性指標已無懸念,2011脫硝市場或將慢慢步入啟動預期,但是不排除受宏觀經濟以及政策出臺推遲的影響,市場啟動晚于預期。一旦脫硝市場啟動,有關機動車的控制將進入緊縮階段,因為現有汽車尾氣是造成氮氧化物濃度過高的首要原因,要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汽車行業必然將面臨一項新的挑戰。
按照現階段行情,脫硝市場有可能會延續脫硫市場的競爭格局,當然也有可能出現地區補貼政策不一的情況,具體的發展情況有待于政策補貼的效果。其中,脫硝的電價補貼或將是市場啟動的鑰匙。目前所有的技術中,SCR技術運用zui為成熟也,而催化劑又是該技術的核心部分,因此,一旦市場啟動,首先獲利的將是催化劑制造企業,因為目前催化劑已經較大程度上實現了國產,因此,短期內或將出現階段性的產能過剩,但是一旦市場大規模啟動,供需狀況將在短期內實現平衡。
目前市場上已經形成了較具品牌優勢的企業,大多強勢企業都依靠了五大電力集團在資金、市場上獲得較大的補充與供給。因為生產周期較長,若沒有穩定的資金源,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下難以實現突圍,所以,與其它企業相比,五大電力集團的下屬企業更容易獲得持續的增長能力。
四、環境監測
環境監測作為環境保護的耳目,是環境執法監督的重要技術手段。經過近十年的發展,環境監測已經滲入到整個環保產業的發展中,對整個行業的發展起到鋪墊性的作用,隨著環境監測指標的不斷增加,環境監測儀器的需求將出現大幅增長。現階段需求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環境監測設備的更新換代,二是新添加的指標對設備的需求。
全國有2800多個縣級城市,在未來2到3年內,若每個縣城有2套空氣質量檢測系統設備需求,那么保守估計三年內這個需求將超過3000套,規模可達到15億元左右。進入十二五,將大幅提高重要江河、流域、跨區域等方向的有關水質監測方向的范圍,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拉大,水質連續自動監測的需求量估計在800到1000套左右。
目前國內環境監測儀器的*多為瓜分,集中度較高。隨著競爭的進一步加劇,小型企業或將被淘汰出局,市場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高。盡管目前國產儀器的*已經達到70%,但是仍以中低檔產品為主,高質量的產品仍然被外資企業壟斷。近年來由于地方政府在采購上對國內企業多有傾斜,國內企業的*才得以穩固,例如像先河環保這樣具有綜合實力的企業便順勢脫穎而出了。
2009年,先河環保在空氣、水質自動監測系統政府招標市場中的占比已經達到33%、12%。隨著市場逐漸走向成熟,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漸參與到資本市場當中,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并購有望成為國內企業延伸產品線、做大做強的重要途徑。如同水務行業一樣,市場競爭已經由草食進入肉食階段,并購將成為下一階段市場競爭主題。
五、節能減排
為實現節能減排,十一五前四年間,*投資1285億元用于節能環保工程,2010年是十一五節能減排收官之年,為了完成我國承諾的減排目標,2010年我國在節能減排上耗費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堪稱歷史。預期目標是到2010年,我*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將由2005年的1.22噸標準煤下降到1噸標準煤以下,降低20%左右;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十一五”期間,中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在強大的行政壓力下,現階段已經基本完成了上述目標。
2010年,節能減排主要是以工程減排為主,8月8日,隨著*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下達的18個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目標任務,整個節能減排進入攻堅階段。“十一五”前四年單位GDP能耗下降了15.61%,2010單位GDP能耗需下降5%左右,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則需要下降7%。從各省分解落實情況看,淘汰任務較重、涉及企業數量較多的省份有:河南230家,山西226家,浙江180家,河北165家,云南165家,貴州128家。
水泥、造紙、鋼鐵行業是這次淘汰落后產能的主力,而淘汰的產能也是以往幅度zui大的一次。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涉及水泥企業762個,產能總計達10728萬噸,相對于5月27日的全國工業系統淘汰落后產能工作會議制定的淘汰任務9155萬噸有17%的增幅。而5月5日《關于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通知》僅要求5000萬噸,淘汰幅度超預期。
以浙江省為先例開展的拉閘限電活動由此蔓延至全國地區,引發了一輪全國范圍內的拉閘限電潮。隨著行政力度的不斷加大,節能減排的力度不斷加碼,從長遠觀察,有利于水泥市場的健康發展。由于水泥地區差異性明顯,因此,落后產能淘汰的受益程度有很大的不同,部分區域市場首先受益,基本情況較好的應該是青海、河北、山西、陜西等地的水泥市場。
但是,僅從淘汰的落后產能預估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還是略欠妥當,產能的供給壓力不僅要看淘汰的落后產能,關鍵還要看新增產能。進入2011年,部分省份仍有較大的淘汰空間,另外部分省份還存在著較大的供給壓力。當然不排除因為政策執行出現景氣度井噴的格局,同時,新增產能投放對行業的沖擊在2010年下半年的影響甚微,由此可見2011年需求仍將保持一定幅度增長。
經歷過幾次宏觀調控的鋼鐵行業在2010年中備受煎熬,首先是環保壓力驟增,由于鋼鐵行業燒結機煙氣脫硫目前仍屬于世界性難題,因此,在往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鋼鐵行業都將面臨環保的一大技術性難題。其次是鐵礦石價格的上漲,此次節能減排比較明顯的特征是民企打頭,時間緊、任務重,地方利益難以顧及,自拉閘限電以來,整個行業的*潮此起彼伏,甚至影響到其它行業。由于鋼鐵行業中國有企業占據主流地位,因此,盡管小型企業被淘汰,但是行業的結構若不能得到調整,節能減排將會步入越限越多的怪圈。
展望2011年,環保產業將延續2010年的高增長速度,涉及到的七大細分領域將備受關注,分別是膜處理、污泥處置、中西部污水處理、氮氧化物治理、新增脫硫、垃圾發電及環境監測。污水處理仍然是重頭戲,固廢治理將是投資增速zui快的子行業。市場有望以政策為催化劑加速發展,需要注意的風險必然是地方政府的執行力過弱導致市場啟動晚于預期,定價差異影響盈利
環保在線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 .? ?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請輸入你感興趣的產品
請簡單描述您的需求
請選擇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