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科興商貿有限公司>>公司動態>>中國癌癥進展2011大盤點
近年來癌癥生物學的逐步深入讓科學家們更多的了解了癌癥的深層次分子機理,2011年中國科學家們在這一方面獲得了不少重要成果,讓我們來逐個盤點下。
隨著基因組測序技術的發展,癌癥研究獲益不少,2011年中國學者利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技術獲得了癌癥研究的一些重要進展,比如6月份,來自中國醫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分子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南京醫科大學、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等處的研究人員通過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發現了多個全新的中國人群食管鱗狀細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易感位點,這對于解析這一疾病的分子機理,以及相關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除此之外,來自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等處的研究人員通過對大樣本量鼻咽癌回顧性分析研究,發現了7個鼻咽癌相關基因。
今年來自北京大學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高通量篩查技術對各種類型的癌細胞進行了miRNA組學分析,證實miRNA廣泛地參與了癌細胞轉移調控,并從中發現了一種多向調控癌癥轉移的抑制因子miR-23b。
miRNA是一類長度在19-24 個核苷酸(nt)左右的內源性非編碼小分子單鏈RNA, 在進化過程中高度保守, 能通過與靶基因mRNA特異性的堿基互補配對, 引起靶基因mRNA的降解或者抑制其翻譯, 廣泛地負調控靶基因的表達。
另外在11月,來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癌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從肝癌患者血漿中篩選到了由7個microRNA組成的早期肝癌診斷分子標記物。課題組利用這7個血漿microRNA建立了一個診斷模型。通過1000余例病例的復核檢測,研究人員證實該模型對于小于2cm的肝癌診斷準確率接近90%;效果優于傳統的AFP。這項研究不僅進一步說明了癌癥與miRNAs之間的關聯,而且更重要的是找到比甲胎蛋白更準確“預報”肝癌的血液生物分子標志物。這種檢測方法對小于2cm的肝癌診斷準確率接近90%,效果優于傳統檢測方法。研究人員表示,該檢測辦法方便,只需抽取1毫升血即可在數小時內得出結果,創傷性小,利于連續動態檢測和人群的大規模篩查;另外,檢測技術要求簡便、成本低,易于推廣應用。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