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瑞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動態>>糧食危機zui終還是“水危機”
日本農業情報研究所所長北林壽信近日接受《環球時報》專訪。針對糧食問題,他認為去年糧食豐收,許多國家小麥庫存都處于飽和狀態,所以,即使今年俄羅斯等產糧國糧食減產或限制出口,也暫時不會出現糧食危機。他還強調了耕地其實不是 “土”,而是“水”的觀點。
日本農業情報研究所所長北林壽信今年已經71歲,但仍為日本的農業政策和糧食問題出謀劃策。北林壽信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專訪時表示,去年糧食豐收,許多國家小麥庫存都處于飽和狀態,所以,即使今年俄羅斯等產糧國糧食減產或限制出口,也暫時不會出現糧食危機。他還強調了一個新觀點:決定糧食問題zui終的因素不是耕地和土壤,而是地下水資源,日本現在每年就在間接地從中國“進口”大量的水。
環球時報:您前不久在日本《經濟學人》周刊發表題為“世界耕地爭奪戰激化將使貧困加劇”的文章。什么原因讓一些國家熱衷于海外“圈地”和“屯田”?
北林壽信:現在,卷入世界耕地爭奪戰的國家至少有韓國、日本、英國、美國、以色列、中國等。其中有的國家在非洲的肯尼亞、坦桑尼亞、蘇丹和亞洲的菲律賓等國大量租借農用耕地,整個面積至少在2500萬公頃以上,已經大致等同于一個英國的國土面積。舉例來說,2008年8月,韓國總統*約見蘇丹駐韓大使,商定蘇丹向韓圈提供69萬公頃的小麥生產用地,相當于韓國總耕地面積的1/4。日本已經在剛果(金)獲得了總面積為280萬公頃農園用地。英國一家企業在利比里亞獲得了70萬公頃的林地管理權。英國、美國、以色列等生物燃料企業都在埃塞俄比亞租借耕地。這些國家在海外“圈地”,有的是要確保生物燃料的原料產地,有的則是在海外建糧食生產基地以保證糧食安全。聯合國糧農組織已經注意到這個從2007年開始不斷強化的動向,擔心由此產生“新殖民地體制”。
環球時報:向他國提供耕地的國家是否有憂患意識?
北林壽信:向他國提供耕地的大多是非洲的發展中國家。其中有絕大多數國家不但沒有危機意識,反而還有一種期待。食物政策研究所今年4月的一份報告稱,提供耕地的國家已感受到本國貧民可能有從土地上被趕走的“風險”,但也認識到投資方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可以改變當地的基礎設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不過,我認為,這肯定會加劇當地的貧富分化,相當一部分人會因此陷入貧困。
環球時報:日本在這場耕地爭奪戰中有哪些舉措?
北林壽信:糧食自給率只有40%的日本也感受到了一種危機。去年4月21日,日本農林水產省正式表示,“為保證我國糧食的安全供應以及世界整體糧食增產,日本要采取促進向海外投資農業的政策”。日本一些媒體和學者當時還很煽情地說,“日本又晚了一步”。不過,大的日本商社對此并不積極,認為政府是想把保證食物供應安全的責任轉嫁到商社身上,卻又不想分擔商社在海外投資農業的風險。
環球時報:人口增加,糧食需求增多,但耕地卻沒有增加。特別是今年俄羅斯等產糧國糧食減產并限制出口后,您認為,會發生糧食危機嗎?
北林壽信:因為去年糧食豐收,許多國家小麥庫存都處于飽和狀態,應該暫時不會出現糧食危機。我認為,耕地問題zui終不是土壤問題,因為土壤是需要肥料和水源來維持的。現在各國農耕地都在大量使用化學肥料,以往那種使用牲畜糞便做肥料的情況越來越少,因此對耕地的損害越來越大。更為重要的是,世界性的水荒不時出現,地下水位越來越低,這個問題不解決,耕地將變成沙漠。我想特別強調的是,耕地其實不是 “土”,而是“水”。
據我所知,許多國家都在做“水買賣”,創造“水商機”。東京大學生物技術研究所沖大干教授對水環境問題有專門研究。日本每年從世界各國進口小麥、大豆、玉米、牛肉、豬肉等農產品,總計約3000萬噸以上,據沖大干教授推算,生產這些食物需要大約640億噸水。如果從這些食物的進口國來推測水進口量的話,日本每年正從中國進口約22億噸水。日本現在每年的農業用水只有546億噸,占日本水使用量的66%。日本如果想把糧食自給率提升10%,就需要增加160億噸的水。這樣的水源,是不好找的。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