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瑞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動態>>超級細菌感染 不傳染
8月11日,醫學雜志《柳葉刀》的一篇論文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很大波瀾,18日,一場有關“超級細菌”的研討會在衛生部舉行。與會專家表示,“超級細菌”是一種感染,不是傳染病,所以大家不必因此過度恐慌。目前我們內地尚未發現“超級細菌”的蹤跡。
“超級細菌”是什么?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賀雄近日撰文指出,“超級細菌”其實就是多耐藥細菌,這并不是個新話題,這次出現的NDM-1是一種基因,它會改變細菌,使它們對多數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它實際上是一種酶的基因變化,很容易和細菌夾雜在一起,成為細菌的載體,可以復制,可以傳播。
超級細菌能“拷貝”
北京地壇醫院傳染病專家蔡皓東也在文章中提到,細菌的遺傳基因中,有一種像“移動硬盤”一樣的基因單位被稱為“整合子”,它可以從其他細菌身上“拷貝”一些像“木馬病毒”一樣的耐藥基因,“整合”到自己的基因中去,使自己獲得“破解”抗菌藥物活性的“密碼”,產生抗藥性;它不僅可以把這種耐藥的“木馬病毒”基因傳給下一代,甚至可以傳給周圍同種或不同種的細菌,使它們都獲得抵抗藥物的能力。
“超級病菌”主要發生在醫院
由于頻繁的航空旅行、化以及南亞國家醫療旅游業的興起,NDM-1現在有機會迅速傳播到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不過這種細菌的感染不會造成像甲流和非典一樣在普通人群中流行,它們主要發生在醫院,尤其是*的病人中。由于損傷、疾病和藥物使他們的抵抗力下降。更重要的是他們常常會使用許多抗菌藥物。這使得不怕抗菌藥物的“超級病菌”乘虛而入,造成病人感染。
“超級病菌”是對人類濫用抗生素的警告
“超級細菌”的出現是人類抗生素濫用的結果。自從人類發明抗生素以來,細菌等微生物與抗生素之間就不斷博弈。尤其是隨著抗生素生產成本下降、使用人群迅速增多,細菌出現耐藥性正成為性問題。幾十年前,*是人類的抗生素,病人患感冒、發熱等,打一針就立即見效。可現在同樣的病,使用過去幾十倍劑量的*,也不一定有效。就連對近10年研制出的頭孢類、左*類新生代抗生素,細菌的耐藥性也高達30%-50%。
如何應對“超級病菌”?
應對這種“超級病菌”的方法主要是控制醫院內感染。海河醫院院長吳琦指出:醫務人員要注意不要濫用抗菌藥物,在醫院的各種操作中注意消毒隔離,要勤洗手,正規無菌操作;尤其要注意識別NDM-1細菌感染的病例,在國外接受過手術治療的病人發生感染后應特別注意進行NDM-1病菌的篩查,及時隔離病人,防止醫院內NDM-1病菌的交叉感染和傳播。
專家建議:建立細菌持續監測系統,嚴格管理抗生素使用
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劉起勇建議,政府應采取導向性的措施,比如要求醫生開處方時,沒有必要用抗生素就不要用,如果必須要用,就必須提出臨床的指標,在用的過程中,盡量留有余地。另外,藥品銷售要嚴格把關,藥店賣抗生素必須看處方。
同時,提醒要重視獸藥的使用,比如牲畜得病也在使用抗生素,應該按規使用。好多細菌是人畜共患的,比如結核病。好多動物也可以感染結核和攜帶病菌。
加強監測,統一規劃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建立對抗生素和細菌耐藥性的監測網絡,有助于科學地有意識地對其耐藥性進行追蹤。如果有細菌發生了耐藥性,我們能不能有意識地對某種抗生素先暫停使用?這樣過一段時間,細菌對這種抗生素的敏感性就會恢復。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