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湖南新聞10月13日電 (李貴 呂娜娜)“我在西河邊住了一輩子,以前晴天風一吹,這里就像刮沙塵暴,令人睜不開眼;雨天水一沖,盡是爛泥,又像進了沼澤地。”回想起湖南郴州蘇仙區重金屬污染整治前的場景,57歲的蘇仙區觀山洞街道下白水村村民首梓汗不禁感嘆。而如今,他每天早上都要來散步的西河畔東湖公園,水榭亭臺,芳草茵茵,綠樹鮮花錯落點綴,還吸引了郴州長卷項目的入駐。
據了解,這一改變始于2013年,蘇仙區西河河道一邊被拉寬、砌壩,形成了150畝的東湖;另一邊的尾砂被清理,種植了100多種樹木,增加綠化面積600多畝。
“東湖公園僅僅是蘇仙區整治重金屬污染的一個縮影。”中共蘇仙區委副書記、區長李志紅表示,近年來,該區積極響應湖南省將湘江打造成“東方萊茵河”的號召,將重金屬污染治理作為全區一號工程、民心工程、美麗工程來打造。“針對*以來粗放的開采方式給郴州乃至湘江流域的生態環境造成的嚴重污染,蘇仙區實行‘休克式’療法,將668家采礦企業,整合成了28家。”
同時,該區還通過河道治理、清運尾砂等方式,整理可開發土地近3000畝,建成沙灘公園、體育公園、王仙嶺東湖等多個公共活動場所,著力將其打造成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的配套基礎設施。
李志紅介紹,在進行重金屬污染整治過程中,該區在理念上追求可持續發展,在方式上堅持統籌推進,從治標入手,為治本贏得時間和先機。
一方面,蘇仙區按照“減少數量、規范開采、綜合利用、消除污染”的原則,引進循環經濟的理念,推動钖濤化工、金旺鉍業、云湘錫業、郴氟化工等一批核心企業技改升級,逐步實現由資源開采型向循環利用型轉變。另一方面,蘇仙區投資20多億元,深入實施坳上段重金屬污染治理、蘇仙區受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河道廢石流及尾砂清理、歷史廢石場整治、城鄉綠化攻堅等項目。
經過治理,蘇仙區安全封閉尾礦庫43座,整治歷史廢石場26個,修筑河堤9.4公里,覆土50萬方,清運尾砂100多萬方;覆土還綠3.2萬公頃,建設生態公益林4.6萬畝,封山育林6.5萬畝。
“通過不斷努力,湘江流域(蘇仙段)重金屬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李志紅說,根據流域內12個地表水檢測點的監測,河流斷面水質穩定控制在國家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以內,合格率達到98.64%。
據悉,該區的森林覆蓋率、城區綠化覆蓋率、村莊綠化率分別達67.7%、50%以及40%以上,較三年前分別提高了2個、4個和5個百分點,成功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環保*城市和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城市。(完)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