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來,全國各省市相繼公布水污染防治計劃及2016年度水污染防治計劃,分別定制了各自要實現的目標,并提出了對工業污水的治理要求,全面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污水處理廠污水排放標準相應提高等等,相關內容如下:
江蘇鎮江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到2020年,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狀況有所好轉,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達73%以上,省控斷面(含國控)達70%以上,喪失使用功能(劣于Ⅴ類)水體、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保持*,地下水水質保持穩定。
到2030年,全市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水生態系統功能基本恢復,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達75%以上。到本世紀中葉,水環境質量*,水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
開展各類工業集聚區水污染治理設施排查,全面推行企業廢水和水污染物納管總量雙控制度,重點行業企業工業廢水實行“分類收集、分質處理、一企一管”,集聚區內企業廢水必須經預處理達到集中處理要求,方可進入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完善工業集聚區污水收集配套管網,開展工業集聚區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
全面整治化工園區,化工企業未達接管要求的一律限期治理,所有園區均建成自動監測預警系統。2016年底前,尚未安裝廢水自動在線監控裝置的工業集聚區全部完成安裝工作。加強工業污泥集中處理設施建設,確保工業污泥得到安全處置。對工業集聚區污水處理廠、重點行業廢水處理設施產生污泥危險廢物屬性不明的,開展危險特性鑒別工作。
江蘇蘇州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到2020年,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或優于Ⅲ類)達到70.3%(其中,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68.8%,省級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62.0%)。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高于98%。地下水水質保持穩定。喪失使用功能(劣于Ⅴ類)的水體、蘇州市區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全面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提高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運行效率。到2019年,蘇州市區、縣級市污水處理率均分別達到95%、85%。到2020年,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覆蓋,全市新增污水處理能力達67.5萬立方米/日以上,蘇州市區、縣級市污水處理率均分別達到98%、90%。加快鄉鎮污水處理廠的評估和改造,確保穩定達標排放。
建立統一規劃布局、統一實施建設、統一組織運營、統一政府監管的“四統一”的建制鎮污水處理工作模式,加快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的整合進程。在太湖一級保護區及陽澄湖水源水質保護區內,有條件的地區可在污水處理廠末端增加人工濕地,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效果。強化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監管,加快推進全市城鎮污水處理監管信息平臺建設,構建覆蓋全市的基礎信息體系、考核評估體系和監督管理體系,2017年底前完成蘇州市級城鎮污水處理監管信息平臺建設。
江蘇鹽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到2020年,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狀況有所好轉,污染嚴重水體大幅度減少,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地下水采用得到嚴格管理,地下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近岸海域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到2030年,全市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水生態系統功能基本恢復。到本世紀中葉,生態環境質量*,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
全面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覆蓋。到2019年,城市、縣城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5%、85%。到2020年,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覆蓋,全市新增污水處理能力達9.2萬立方米/日以上。加快推進城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縣以上城市污水處理廠于2016年年底前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
建立統一規劃布局、統一實施建設、統一組織運營、統一政府監管的“四統一”的建制鎮污水處理工作模式,加快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的整合進程。有條件的地區可在污水處理廠末端增加人工濕地,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效果。強化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監管,加快推進全市城鎮污水處理監管信息平臺建設,構建覆蓋全市的基礎信息體系、考核評估體系和監督管理體系,2017年年底前完成市級監管平臺建設。
江蘇常熟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到2020年,全市水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狀況有所好轉,污染嚴重水體大幅度減少,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到2030年,全市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水生態系統功能基本恢復。
2016年修編全市生活污水處理專項規劃,全面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提高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運行效率。到2018年,市建成區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8%,建制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2%。到2020年,市建成區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8.5%,建制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3%,全市新增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能力達4萬立方米/日。
新建的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全部按照地表水IV類標準設計建設,有條件的在末端增加人工濕地,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效果。強化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監管,完善全市城鎮污水處理監管信息平臺建設,構建覆蓋全市的基礎信息體系、考核評估體系和監督管理體系。
江蘇泰州市發2016年度水污染防治工作計劃
到2016年,地表水省控及以上斷面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均達到83.3%,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保持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達到*,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較2015年有所改善,地下水水質保持穩定。全面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覆蓋,提高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運行效率。加快推進城市污水處理廠一級A提標改造,強化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監管,建立統一規劃布局、統一實施建設、統一組織運營、統一政府監管的“四統一”的建制鎮污水處理工作模式,加快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的整合進程。
《濟南市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到2017年,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黑臭水體控制在10%以內。到2020年,黃河、小清河、徒駭河等省控重點河流水質基本達到水環境功能區劃要求,玉清湖水庫等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高于98%。地下水質量考核點位水質級別穩中趨好。到2030年,省控重點河流水質穩定達到水環境功能區劃要求,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基本消除,除地質原因外,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達到*。
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水污染。工業集聚區工業廢水必須經預處理達到集中處理要求,方可進入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新建、升級工業集聚區應同步規劃、建設污水集中處理等污染治理設施。2017年底前,各類工業集聚區全面實現污水集中處理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逾期未完成的,按規定實施涉水新建、改擴建項目限批,并依照有關規定撤銷其園區資格。章丘刁鎮化工工業園等化工集聚區要逐步推行“一企一管”和地上管廊建設與改造。
山東《濰坊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到2020年,全市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白浪河、彌河、張僧河、濰河等市控及以上重點河流穩定消除劣五類水體,達到水環境功能區劃要求;城市建成區(縣級政府駐地,下同)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峽山水庫、白浪河水庫等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穩定達到Ⅲ類標準要求;地下水質量考核點位水質級別穩中趨好;近岸海域水質保持穩定。
推進工業集聚區水污染集中治理。強化濱海開發區、朱劉工業園、侯鎮工業園區等工業集聚區污染治理。集聚區內工業廢水必須經預處理達到集中處理要求,方可進入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新建、升級工業集聚區應同步規劃、建設污水集中處理等污染治理設施。
2017年底前,各類工業集聚區要全面實現污水集中處理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對逾期未完成的,按規定實施涉水新建、改擴建項目限批,并依照有關規定撤銷其園區資格。化工集聚區、涉重金屬工業園區要逐步推行“一企一管”和地上管廊建設與改造。
陜西漢中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到2020年,全市水環境質量得到進一步改善,水功能區水質全面達標,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地下水超采受到嚴格控制。漢江、嘉陵江干流和支流所有斷面水質均達標,出境斷面水質達到Ⅱ類水質標準。各縣區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全部達標。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控制在10%以下。全市地下水質量極差比例控制在15%以內。
加快完善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與改造,現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要因地制宜進行改造,生活污水全面收集處理,達到相應的排放標準或再生利用要求。漢江流域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執行《漢丹江流域(陜西段)重點行業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到2020年,全市所有縣城和重點鎮具備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城市、縣城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5%、85%。
湖北十堰市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到2020年,丹江口庫區水質穩定保持Ⅱ類標準(總氮除外),全市地表水(考核斷面)的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達到87%,考核斷面水質目標達標率*(考核斷面水質目標見附表1),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達標率達到*。
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加快現有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擴容改造,提升脫氮除磷能力,縣級以上生活污水處理廠以及丹江口水庫、黃龍灘水庫的庫周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于2017年底前全面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力爭2020年提高到地表水Ⅳ類標準。
2017年底前,所有污水處理廠完成雙回路電源設施改造。張灣區、茅箭區、房縣、竹溪縣、鄖陽區等縣市區新建的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要執行一級A排放標準。到2020年,全市所有縣城和重點鎮具備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市城區、縣城、鄉鎮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6%、90%、50%;重點鎮污水處理率達到70%以上。
湖北《武漢市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方案(2016-2020年)》
2017年底之前,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到2020年,全市國控、省控考核斷面和點位水質優良比例達到80%以上,府河、通順河入江斷面達到水質考核目標;基本消除中心城區劣V類湖泊,非中心城區劣V類湖泊比例下降20個百分點;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者優于III類比例高于95%;地下水質量考核點位水質級別保持穩定。
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提標升級改造,梁子湖、斧頭湖等敏感區域內的現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2016年底之前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長江干流、漢江干流和不達標水體的新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執行一級A排放標準;現有處理設施需強化脫氮除磷,2017年底之前,除“四廠合一”工程(搬遷沙湖、二郎廟、落步咀污水處理廠,建設北湖污水處理廠)之外的中心城區現有污水處理廠要升級到一級A排放標準。
到2020年,全市城鎮污水處理能力提高到370萬噸/日,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其中,主城區和功能區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5%以上,新城及新城組團、中心鎮和一般鎮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85%、70%和60%以上。
內蒙古2016年度水污染防治計劃
松花江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下同)比例達到65.2%;遼河流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55.5%;黃河流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50.0%;海河流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50.0% 。西北諸河(額濟納河、錫林河)水質優良比例達到50.0%;42個地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達到78.6%以上,縣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保持穩定。
全區47個地下水質量考核點位水質級別保持穩定。呼和浩特市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比例與2015年度相比下降40%,包頭市下降30%。
2016年完成《內蒙古自治區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并組織實施。各盟市要編制完成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專項規劃和再生水利用專項規劃,明確近遠期建設目標和任務,加快推進現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推進城鎮合流制系統雨污分流改造,加快建設重點鎮污水處理設施。推進城市再生利用設施建設。
鄭州市碧水工程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到2020年,全市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水生態環境狀況有所好轉。地表水體責任目標斷面水質全部達到桋類以上;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地下水質量考核點位水質級別保持穩定。
賈魯河流域范圍內新建城鎮污水處理廠嚴格執行賈魯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其他區域新建城鎮污水處理廠全部達到或優于一級A排放標準。實施馬頭崗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登封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2016年6月底前,市區內所有污水處理廠按照《賈魯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要求做到達標排放,鄭州新區污水處理廠、馬寨污水處理廠正式投運;2016年12月底前,滎陽市賈峪鎮污水處理廠、新鄭市城關污水處理廠、新鄭市新港產業集聚區污水處理廠、中牟官渡污水處理工程建成投運;2017年12月底前,雙橋污水處理廠、登封旅游新城污水處理廠、航kong港區第三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建成投運;2018年12月底前,陳三橋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登封市盧店污水處理廠建成投運;2020年年底前,水源保護區、賈魯河流域和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鄭州段沿線的建制鎮要全部建成污水處理設施,其他建制鎮要積極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到2017年,鄭州市區和航kong港區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新鄭市、登封市、新密市、滎陽市、中牟縣和上街區污水處理率均達到85%左右。
河南南陽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至2020年,全市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丹江口水庫水質持續保持良好,總氮總磷保持穩定;唐白河流域、淮河流域水環境穩定提高;污染嚴重水體較大幅度減少,地表水喪失使用功能(劣于Ⅴ類,下同)水體斷面比例下降10個百分點左右;市、縣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全市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下同)比例達到90%以上。
對現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因地制宜進行提標改造,強化脫氮除氮設施同步提標改造,新建城鎮污水處理廠采用*技術提高治污效能。市住房城鄉建設委負責于2016年6月底前完成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提標改造實施方案的制定,方案中應明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項目清單、完成時間、責任單位等,確保2017年年底前現有及新建城鎮污水處理廠全部達到或優于一級A排放標準。實施污水處理廠尾水濕地處理工程,對現有污水處理廠尾水進行深度處理,中水回用率達到30%以上;提升排放標準,至2018年所有污水處理廠(主要污染因子)出水水質達到地表水V類標準規定的數值。
2020年實現縣城、市中心城區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85%、95%左右。推進城鎮污水分質處理,2018年年底前,建設有集中式工業污水處理設施的產業集聚區內現有企業工業廢水進入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要全部退出,其他現有企業工業廢水具備條件的不得進入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確保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穩定運行。
河南省鶴壁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到2020年,全市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湯河、衛河水質達標率達到省定目標值;污染嚴重水體大幅度減少,水生態環境狀況有所好轉,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質達標率達98%以上;城鎮污水處理廠、重點涉水企業廢水穩定達標排放;規模化畜禽養殖業糞便無害化處理、綜合利用;湯河、衛河環境流量基本得到保障。
完善浚縣黎陽污水處理廠、淇縣污水處理廠的管網建設,盡快實現管網全覆蓋;開展全市建成區排水管道大排查,同步實施市政雨污混接改造,因地制宜開展老舊小區雨污混接改造。到2020年,基本解決雨污管網混接問題,建成區污水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南水北調中線干渠沿線建制鎮、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建制鎮、全國重點鎮全部建成污水處理設施,其它建制鎮要積極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市區建成區污水處理率達到95%,浚縣、淇縣污水處理率達到85%。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