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齊一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公司動態>>泛素動態結構研究方面獲進展
*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唐淳帶領的生物大分子動態學研究團隊,于6月13日在《美國*院刊》(PNAS)在線發表題為Ubiquitin S65 phosphorylation engenders a pH-sensitive conformational switch 的研究論文。他們的工作揭示了泛素單體的S65被磷酸化后,呈現出四種能相互轉化的構象,解析了每種構象的三維結構,發現了這些構象的組成比例受pH值調節。進一步,利用單分子熒光技術,他們發現泛素單體的構象變化還影響到泛素鏈的四級結構,導致泛素能夠與不同的靶蛋白結合,執行不同的功能。
2014年的研究報道指出泛素能被PINK1在其S65位點磷酸化,磷酸化泛素能激活PARKIN,導致線粒體自噬,但對于磷酸化泛素其它的生物學功能仍不清楚。在的這篇PNAS論文中,武漢物數所生物大分子動態學研究團隊運用生物磁共振技術和其它生物物理方法,對磷酸化泛素同時存在的舒展態和收縮態結構進行了的解析,發現舒展態和收縮態磷酸化泛素的磷酸基團有著截然不同的pKa值,分別為7.2和5.8。因此當溶液pH升高時,磷酸化泛素會趨于收縮態結構,而當溶液pH降低,磷酸化泛素會趨于舒展態結構。
在細胞中,不同亞細胞部位有不同的pH值,細胞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狀態下,局域的pH值也發生變化。磷酸化和泛素化是兩種zui為常見的蛋白質翻譯后修飾,磷酸化能夠賦予泛素的結構和功能對環境pH的敏感性,這一發現將對生物學研究產生深遠影響。
唐淳帶領的生物大分子動態學研究團隊多年從事泛素動態結構的研究,已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發現。他們利用波譜分析,發現泛素單體之間存在極弱的非共價作用(Angew. Chem., 2012),這種非共價相互作用,可以調節泛素鏈亞基之間的四級結構,使泛素鏈通過構象選擇機制與結構和功能各異的配體發生相互作用(eLife, 2015)。
生物大分子動態學研究團隊副研究員董旭和龔洲為論文共同*作者。畢業于武漢物數所生物大分子動態學研究組的博士劉主,現就職于浙江大學醫學院,作為論文的共通訊作者參與相關研究成果的發表。這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基金資助。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